自强不息 【zì qiáng bù xī】
褒贬褒义
结构述补
组合abcd
自强:自己努力图强。
不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。
息:停止。
# 例句
1、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,她始终自强不息,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只要坚持不懈,就能战胜一切。
2、这位运动员在受伤后,没有放弃,而是自强不息地进行康复训练,最终重返赛场并赢得了比赛。
# 成语故事
据《孔子家语·五仪解》记载,鲁哀公曾向孔子询问:“何为君子?”孔子回答:“所谓君子者,言必忠信而心不怨,怨咎仁义在身而色无伐,无伐善之色也思虑通明而辞不专;笃行信道,自强不息,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。此则君子也。”大意是:君子的标准在于,他的言辞真诚恳切,内心无怨恨之情;他具备仁义的美德,但不自我炫耀;他的思维明智而通达,言辞不专横。他对自己的理想全力以赴,不断提升自我修养。他的气质从容祥和,看似容易超越,但实则难以企及。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君子。
后来,成语“自强不息”便广为流传,指自己奋发向上,永不止息。
# 出处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
商姬昌《周易·乾》
# 引证
1、笃行信道,自强不息。
三国魏王肃《孔子家语·五仪解》
2、英英子期,服劳继德,夙兴夜寐,自强不息。
宋徐铉《巫马大夫碑铭》
3、古代哲人在川上的感叹,向来被解释为:源远流长,昼夜不停,继往开来,自强不息。
当代孙犁《近作散文的后记》
4、夫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苟自强不息,亦何远而不届哉!
唐白居易《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》
5、君子法之,自强不息。及其至也,纯亦不已。
金王若虚《论语辨惑》
6、而这里说的争强好胜,不是凭祖上的余荫,权威的庇护,而是自强不息,不怕挫折、失败和牺牲,全身全心地奔向目标。
当代邵燕祥《打足球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