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三眼一板”详细解释

三眼一板 【sān yǎn yī bǎn】朗读

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比喻:比喻言语、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。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,不懂得灵活掌握。

三:表示多数或多次。
眼:戏曲音乐的节拍。
一:表示整个;全。
板:戏曲音乐的节拍。

# 例句

1、他处理工作的方式总是三眼一板,每个步骤都严格按照规定来,从不马虎。
2、虽然她的演讲三眼一板,条理清晰,但缺乏激情,让人听了有些乏味。

# 成语故事

“一板一眼”这个成语,原也可称为“一板三眼”,源自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节拍系统。在戏曲中,“板”和“眼”是用来标示音乐节拍的术语。檀板敲击的强拍被称为“板”,而签子敲鼓按拍的次强拍和弱拍则被称为“眼”。简而言之,每一小节中的一板和一眼各自代表一拍。戏曲中的板眼有两种形式:“一板三眼”和“一板一眼”。在“一板三眼”中,一个小节有四拍,第一拍为“板”,随后的三拍分别由鼓来敲击,形成“眼”。“一板一眼”则更为简洁,每个小节只有两拍,第一拍为“板”,第二拍为“鼓”。这两种形式都体现了音乐节拍的清晰和规律。这个成语如今常用来比喻人的言行严谨、遵守规矩,有条不紊。例如,清代吴趼人在《糊涂世界》卷六中写道:“如今的时势,就是孔圣人活过来,一板三眼地去做,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。”这段话暗示了在晚清社会背景下,仅依赖传统的道德规范和知识是不够的,需要更加灵活和变通。在现代用法中,“一板一眼”更为常见。例如:“他这个人做事向来一板一眼的,你担任他的秘书,千万马虎不得。” 这句话形容该人在工作上非常认真和有条理,需要秘书在协助他时也要保持同样的严谨态度。

# 近义词

一板一眼
一板三眼

# 反义词

随机应变

# 同义异形

一板三眼

# 出处

以指尖节候拍,即今之三眼一板也。

清江顺诒《词学集成》卷三

# 引证

1、他活了这样大年纪,从不曾照今日这等按着三眼一板的说过话。

近代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一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