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板三眼 【yī bǎn sān yǎn】
褒贬中性
结构联合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指唱腔或演奏合乎节拍。
比喻:比喻言语、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。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,不懂得灵活掌握。
古义:本为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,四拍子的叫一板三眼。
一:最小的正整数。
板:戏曲音乐的节拍。
三: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
眼:戏曲音乐的节拍。
# 例句
1、他在表演京剧时,唱腔一板三眼,字正腔圆,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。
2、他做事一板三眼,从不马虎,这种严谨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。
# 成语故事
在清朝的余晖之下,吴趼人这位敏锐的作家,对当时社会的沉疴痼疾深感忧虑。他尤其不满于那僵化而一板一眼的科举取士制度,认为它束缚了人才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。在其讽刺佳作《糊涂世界》中,他这样深刻地剖析道:“老弟啊,你且看今日之世,即便是孔圣人重生,若仍拘泥于一板三眼的科举之道,恐怕也只能沦为一名迂腐的书呆子,无法对这个时代产生任何实质的触动。”
# 出处
老弟你看,如今的时势,就是孔圣人活过来,一板三眼的去做,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。
近代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卷六
# 引证
1、然而现在他亲眼看见水势这样险恶,倘要坐候县里那些“老爷们”你推我让,字斟句酌,一板三眼,产生出那张“公呈”来,大事早已全非了。
现代茅盾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十
2、它在一句唱词里,每一个字,在一板三眼中,都要使腔。
现代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