乘机应变 【chéng jī yìng biàn】
褒贬褒义
结构连动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随着时机或情况而变化。形容灵活机敏。
乘:趁,就着。
机:机会,合宜的时候。
应:应付,对待。
变:和原来不同;变化;改变。
# 例句
1、他在会上乘机应变,以幽默的方式化解了尴尬的局面。
2、我们在面试中需要具备乘机应变的能力,以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。
# 成语故事
隋朝末年,隋炀帝统治时期,官场风气败坏,老百姓生活困苦,全国上下哀声一片,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。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,隋朝贵族李渊在长安自己称帝,建立了唐朝,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。他派出了自己的儿子李世民,让他率军出征,去平息各地割据的势力。李世民和王世充这位自封的郑王,在河南地区打得不可开交。
两边军队正打得难解难分,没想到河北的窦建德也带着大军赶来帮王世充的忙,战场上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更加紧张了。李世民见状,赶紧召集手下的将领们商量对策。这时候,宋州刺史郭孝恪站了出来,他出了个主意:“王世充那边已经是快撑不住了,我们再加把劲,他迟早得败。而窦建德虽然人多势众,但他们是远道而来,粮食补给是个大问题,这就是他们的软肋。我们可以在虎牢关、汜水这些地方,利用地形优势防守,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,定能打败他们。”
李世民听了郭孝恪的建议,觉得很有道理,就按照他的计策行事,结果真的成功击败了窦建德和王世充的联军,取得了辉煌的胜利。这个故事后来还衍生出了一个成语叫做“随机应变”,也可以说成“随机而变”、“应变随机”、“乘机应变”或者“临机应变”,意思就是说要能根据情况的变化,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行动。
# 出处
全在大王乘机应变,力为措画御捍。
宋徐梦萃《三朝北盟会编·二三·宣和七年十二月七日甲辰》
# 引证
1、自来军情地势,随时变易,权衡缓急之宜,斟酌取舍之术,贵能乘机应变而已。
清郭嵩焘《郭嵩焘奏稿·同治二年·请饬都统富明阿拣选精兵赴援临淮片》
2、乘机应变,料难逃漫天圈套,管教似探囊取寄,使人绝倒。
明许自昌《水浒记·谋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