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支离破碎”详细解释

支离破碎 【zhī lí pò suì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形容零散破碎,不成整体。也形容散乱没有条理。

支离:零散,残缺。
破:碎,不完整。
碎: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或零块。

# 例句

1、这份报告经过多次修改和删减,现在已经变得支离破碎,难以看出原本的逻辑结构。
2、这本古籍在流传过程中遗失了许多章节,现在只剩下支离破碎的片段,难以还原全貌。
3、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后,他们的关系变得支离破碎,再也回不到以前那种亲密无间的状态了。

# 成语故事

元代学者许谦在其著作《白云集》中犀利地指出:“当今科举选拔人才,过于倚重文辞的华丽,而忽视了内容的实质。士子们竞相追求雕琢辞藻,致使文章显得支离破碎,逻辑混乱。更为严重的是,部分作品中充斥了浮靡淫邪之语,毫无文学和道德的底线。”这番话对当时科举制度下的文风进行了深刻的批判。 当时的科举制度确实存在这样的弊端,它过分强调文辞的华丽和外在形式,而忽视了文章应有的思想深度和实际价值。这种风气促使许多文人过分追求辞藻的堆砌和文采的炫耀,却忽略了文章的内在逻辑和整体结构。因此,许多文章显得零散破碎,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,甚至出现了低俗、淫秽的言辞,严重背离了文学艺术的审美和道德标准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许谦的这一批评观点逐渐凝聚成“支离破碎”这一成语,用来形容事物零散残缺,不成整体,以此警示人们追求内在的实质和价值,避免表面浮华和空洞无物。

# 近义词

七零八落
四分五裂
残缺不全
七零八碎
土崩瓦解
分崩离析
豆剖瓜分
鸡零狗碎
东鳞西爪
瓦解土崩
豕分蛇断
破碎支离
一鳞半爪

# 反义词

浑然一体
完好无损
金瓯无缺
完美无瑕
完好如初
完整无缺
完好无缺
完美无缺

# 同义异形

破碎支离

# 引证

1、《度曲须知》亦有见于谐声之道,为韵所束,遂致支离破碎。

清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五

2、一盏昏黄的吊灯,在槽前的风雨里不断地晃荡,那四射的光芒被雨丝和狂风割裂得支离破碎。

当代浩然《艳阳天》第一〇七章

3、此解支离破碎,全失立言之意。

明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·经四》

4、俯仰天地,感慨平生,直觉得一身如赘,万念都灰,更何心此支离破碎之河山耶?

近现代徐枕亚《雪鸿泪史》八章

5、他把这次过堂的经过陆陆续续地,支离破碎地,一点一滴地告诉了十七号。

现代欧阳山《三家巷》九四

6、油画艺术有它奇特的性质,猛乍看去,好像是零零散散,支离破碎,东一块,西一块,彼此毫无关连的组合体。

当代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四章

7、仆尝读遍诸子百氏大家名流与夫神仙浮屠之书矣……而及其求之以道,则小者多支离破碎而不合,大者乃敢于披猖磔裂,尽决去圣人畔岸,而剪拔其藩篱。

清汪琬《答陈霭公论文书》一

8、支离破碎的知识,回答不了好学的孩子的问题。

当代柯岩《奇异的书简》

9、西欧、北美是两块屡受张力作用而支离破碎的区域。

现当代徐迟《地质之光》

10、捷猎鳞集,支离分赴。

汉王延寿《鲁灵光殿赋》

11、夫支离其形者,犹足以养其身,终其天年,又况支离其德者乎!

战国庄子《庄子·人间世》

12、《缪称》者,破碎道德之论,差次仁义之分,略杂人间之事。

西汉刘安等《淮南子·要略》

13、余尝见其书,浩博无涯涘,然与宋儒之论颇多有所不合,说者以为支离破碎,学《易》者之通弊,虽贤者有所不免,而余以谓是区区皆不足论。

清戴名世《戴名世集·三·兒易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