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党同伐异”详细解释

党同伐异 【dǎng tóng fá yì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,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。

古义: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。

今义:后也用于政治上、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。

党:偏袒。
同:同类。
伐:攻击。
异:异类。

# 提示

用于书面语。

# 例句

1、在这次政治辩论中,双方党同伐异的倾向十分明显,缺乏真正的理性讨论。
2、在学术研究中,应该鼓励多元观点的碰撞,而不是党同伐异,排斥不同的学术见解。

# 成语故事

此典出自《后汉书·党锢传》:“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,怀经协术,所在雾会,至有石渠分争之论,党同伐异之说,守文之徒,盛于时矣。”西汉前期,指导政治的学说是黄老刑名之学,其次是阴阳五行之学,儒学不被朝廷重视,道家骂儒家是罪徒,儒道两大学派的冲突很大,对政治统一产生了很大的阻碍。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,采纳了董仲舒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建议,把儒家的学说抬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。从此以后,人们开始崇尚儒学,儒生们怀藏经书,谋求学术的统一,经常在一起展开讨论。公元前51年,汉宣帝把儒生们召集到皇家藏书楼——石渠阁,对五经进行讨论。宣帝令五经名儒、太子太傅萧望之等人评论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春秋榖梁传》的异同。把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人归为同一派别,对持有不同观点的派别进行反驳、攻击。这样一来,就出现了很多拘泥于文字、引经据典的人。

# 近义词

排斥异己
结党营私
诛锄异己
引绳批根

# 反义词

一视同仁
不偏不倚
无偏无党

# 同义异形

伐异党同

# 出处

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……党同伐异之说,守文之徒,盛于时矣。

南朝宋范晔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

# 引证

1、持天下之危事,求未尝之有大功,此缙绅之论党同伐异、一唱群和、以为不可者欤?

宋辛弃疾《九议》

2、继以李、杜代兴,杯酒论文,雅称同调,而李不袭杜,杜不谋李,未尝党同伐异,画彊墨守。

清王夫之《姜斋诗话》卷下

3、有一等人,机诈存心,不能替君父分忧,专好党同伐异,假公济私。

现代姚雪垠《李自成》二卷三十二章

4、此后又突然遇见了一些所谓学者,文士,正人,君子等等,据说都是讲公话,谈公理,而且深不以“党同伐异”为然的。

现代鲁迅《华盖集·题记》

5、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,没有偏见。党同伐异,刻薄寡恩,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。

现代冯至《朱自清先生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