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不偏向任何一方。表示中立或公正。
古义:原指儒家调和折中的“中庸之道”。
今义:后常用于指不偏袒任何一方。
中者,不偏不倚,无过不及之名。
宋朱熹《四书集注·中庸》
1、这盆水不偏不倚,恰恰泼在县大老爷的轿子顶上。
近代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九回
2、历来也有一部分人,对于王道和霸道两派之间的斗争,采取所谓不偏不倚的态度,企图找到一条折衷的道路。
现代马南邨《燕山夜话·王道和霸道》
3、要抓住一刹那相对静止的瞬间把碗踢到头上……当她一个碗、两个碗,继而又一把壶,最后踢出一只壶盖不偏不倚恰恰落在壶口上时,观众完全惊呆了。
当代王正心《苦练出真功,绝技世无双》
4、一以开其自新之路,使之知朝廷之恩;一以杜其侥幸之门,使之不敢玩朝廷之法。不偏不倚,如持衡然。
宋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二百
5、岂知朝廷用人行政,一秉大公,执两用中,不偏不倚。
清朱寿朋《东华续录·光绪一百四十九》
6、恨和感激,这两种感情揉不到一块儿,他只好不偏不倚的同时摆在心里。
现代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九三
7、巧了,这支簪儿好像知道小可的心似的,那一天正听太太的妙音,它就不偏不倚掉在小可手掌之中。
清曾朴《孽海花》一五回
8、家树看时,只见那筷子头不偏不倚,正正当当,夹住一个小苍蝇。
现代张恨水《啼笑因缘》六回
9、在现今的世上,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论,本来是一种梦想;即使是饭后的公评,酒后的宏议,也何尝不可姑妄听之呢。
现代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送灶日漫笔》
10、那顶帽子,不偏不倚的恰好打在藩台脸上。
近代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二回
11、只要办理得人,不偏不倚,合乎中庸,一以国粹为归宿,那是决无流弊的。
现代鲁迅《彷徨·高老夫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