妇孺皆知 【fù rú jiē zhī】
褒贬中性
结构主谓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妇女、小孩都知道。指人人都知道。
比喻:比喻某事物广为人们所知晓。
妇:妇女。
孺:小孩子。
皆:副词,全,都。
知:知道,明了。
# 例句
1、他的英勇事迹妇孺皆知,成为了后人敬仰的楷模。
2、这个故事流传甚广,已经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,几乎每个人都能讲述一二。
3、那位科学家的发明改变了世界,他的名字如今已是妇孺皆知。
# 成语故事
战国时期,各诸侯国争夺霸权。秦孝公以开阔的胸襟广纳贤才,力挺商鞅进行变法。商鞅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包括废除井田制、鼓励开垦荒地、强调农业生产、建立县制、以及推行严格的法制等。这些改革政策在秦国得到广泛推广,深得人心,以至于连普通妇女和儿童都能详细道出这些改革的内容。
由此,“妇孺皆知”这一成语应运而生,也作“妇孺尽知”。它用来形容某件事物或信息极为普及,以至于连妇女和儿童都了如指掌,突显了其深入人心的程度。
# 出处
王公、妾妇、牛童、马走之口无不道。
唐元稹《白氏长庆集序》
# 引证
1、蔡京奸险欺君,妇孺皆知。
清卢秉钧《红杏山房闻见随笔·人才》
2、曹荒圃也是令舞镇上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,也曾销声匿迹许多年,也是新近被文化馆周馆长挖掘出土的“古董”。
当代王小鹰《丹青引》一三
3、这个家伙,是个典型的法西斯分子,在那一带妇孺皆知,都说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活阎王。
当代魏巍《火凤凰》九〇
4、今孤山遗迹,妇孺皆知。
清梁章钜《浪迹续谈·徐处士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