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指名声和事绩没有流传于世
今义:后用“湮没无闻”指名声、事迹等被埋没,不被世人知晓。
伊上古之初肇,自昊穹兮生民……堙灭而不称者,不可胜数也。
西汉司马相如《封禅书》
1、堙灭而不称者,不可胜数也。
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
2、自有宇宙,便有此山。由来贤达胜士,登此远望,如我与卿者多矣!皆湮灭无闻,使人悲伤。
唐房玄龄等《晋书·羊祜传》
3、盖主人自言穷探野史,尝有所见,惜湮没无闻,而哀群芳之不传,因笔志之。
清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四八回
4、人死了,那些悲惨的故事绝大多数也就随之沉入荒烟野蔓,湮没无闻了。
当代秦牧《北京漫笔·中国人的足迹》
5、岩穴之士,趋舍有时若此,类名湮没而不称,悲夫!
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
6、这古老而不无诗意的习俗,岂不从此湮没无闻了吗?
现代叶文玲《让我再回到童年》
7、自明之亡,江、浙、闽、广间,深山大泽如先生辈者亦不少,而湮没无闻于世者多矣。
清戴名世《朱铭德传》
8、时间是公正的裁判者,被淘汰的诗篇和诗人,可能比上列数目要大得多,不过湮没无闻是毫不足惜的。
范文澜、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
9、高才博识,俱有可录,岁月弥久,湮没无闻,遂传其本末,吊以乐章。
元钟嗣成《录鬼簿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