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卖干鱼的店铺。
比喻: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能挽回的地步。
今义:后因以喻困境、绝境。
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“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”对曰:“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?”曰:“诺。我且南游吴越之土,激西江之水而迎子,可乎?”鲋鱼忿然作色曰:“吾失我常与,我无所处。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,君乃言此,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!”
战国庄周《庄子·外物》
1、则男不得耕,女不得织,盐茗之路绝,仓廪之积空,不三数月,求诸公于枯鱼之肆矣。
唐元稹《代谕淮西书》
2、幸而自己曾于公余译了两三本书,有些版税来贴补贴补,否则早已索我于枯鱼之肆。
现代邹韬奋《公私经济的界线》
3、足下若能卷甲电赴,犹或有济。若其狐疑,求我枯鱼之肆矣。
唐房玄龄等《晋书·闵王承传》
4、小小赈给,缘手而尽,又将索之枯鱼之肆矣。
宋真德秀《馆职策》
5、闻得谢郎资身无策,日缺三餐,待得平静,知是何时?只恐他夫妻二口,索之枯鱼之肆耳。
明徐复祚《投梭记·约社》
6、况复三成四折,一欠再延,枵腹从公,低眉渡世,若再稽迟十日之薪,势将索我于枯鱼之肆。
现代郁达夫《唯命论者》
7、庸知一人之不利,驯至为一国之不利,一种之不利,并四万万人而将索诸枯鱼之肆耶。
近代梁启超《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》
8、使遇他鬼,则纵情冶荡,不出半载,索君于枯鱼之肆矣。
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四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