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人不聊生”详细解释

人不聊生 【rén bù liáo shēng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人民无法生活下去。形容老百姓生活极端贫困艰苦。

人:民;百姓。
不:表示否定的意义。
聊:依靠,凭借。
生:生活。

# 例句

1、在那场连年的战乱之后,家园破败,百姓流离失所,整个国家陷入了人不聊生的悲惨境地。

# 成语故事

战国末年,烽火连天,诸侯争霸,百姓苦不堪言。秦昭王麾下名将白起,于伊阙一战中,以雷霆万钧之势,大败韩、魏联军,战鼓震天,哀鸿遍野。此后,秦军铁蹄所至,韩、魏之地生灵涂炭,百姓流离失所,家园化为灰烬,人不聊生,哀号之声不绝于耳。 楚国亦未能幸免,白起之军如蝗虫过境,楚地百姓再遭浩劫,生活陷入绝望深渊。楚国使臣黄歇,心怀家国,毅然踏上赴秦之路,欲以三寸不烂之舌,为楚国争取一线生机。 黄歇面见秦昭王,慷慨陈词,言及秦军暴行之下,韩、魏百姓人不聊生,对秦之恨,犹如烈火烹油,难以平息。他分析道,秦国真正的敌人,非楚国也,乃是这些心怀怨恨、随时可能反噬的韩、魏遗民。若秦国继续执迷不悟,与韩、魏为伍而攻楚,无异于养虎为患,自掘坟墓。 黄歇进而提出,秦国应与楚国携手,共谋大计,先平韩、魏之乱,再图天下霸业。如此,则秦楚两国可共享太平,百姓亦能安居乐业,不复人不聊生之惨状。 秦昭王闻之,深感其言有理,遂采纳黄歇之策,与楚国结盟,共同对抗韩、魏。从此,战乱稍息,百姓得以喘息,虽未全然摆脱困苦,但已初见希望之光。而“人不聊生”一词,亦随此故事流传千古,成为形容社会动荡、人民困苦之经典成语。

# 近义词

民不堪命
民生凋敝
民不聊生

# 反义词

国泰民安
安居乐业

# 同义异形

民不聊生

# 出处

(吴王)起姑苏之台,三年聚材,五年乃成……民疲士苦,人不聊生。

东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九·勾践阴谋外传·十年》

# 引证

1、自玄(桓玄)篡逆,于今历载,弥年亢旱,人不聊生。

唐李延寿《南史·宋纪上·武帝》

2、夷狄之侵侮汉家,非武帝之私怒也,用为私怒,则人不聊生,徒为世戒耳。

宋陈亮《勉强行道大有功》

3、是岁大旱,河水尽涸,野草自焚,牛马十死八九,人不聊生。

明宋濂等《元史·二·定宗纪》

4、天下怨哭,人不聊生,故禄山得乘人心而盗天下。

唐白居易《白居易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