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肢体麻痹,失去知觉。
比喻:比喻人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,或没有感情。
1、其不痛不仁者,病久入深,荣卫之行濇,经络时疏,故不通。皮肤不营,故为不仁。
春秋黄帝等《黄帝内经素问》
2、其中风者,必有先兆之证,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,或手足少力,或肌肉微掣者,此先兆也,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。
宋杨士瀛《仁斋直指》卷三
3、我祖宗养士二百馀年,风流到今,浑是一团庸靡顽钝之气,结成一个麻木不仁病证,可恨也。
明周顺昌《与文湛持孝廉书》
4、一曰皮死麻木不仁,二曰肉死针刺不痛。
明薛己《医案·总论》
5、疾痛疴痒,一触即知。其机极灵,其传至速。不灵不速时,曰麻木不仁。
近代谭嗣同《以太说》
6、天下作女孩儿的,除了那班天日不懂、麻木不仁的姑娘外,是个女儿,便有女儿情态。
近代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二十七回
7、烦闷至少是对于现实的欠缺还有敏感,还可以激起努力;消沉对于现实的欠缺就根本麻木不仁,决不会引起改善的企图。
当代曾兰《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及其优化研究》
8、没有同情,没有热,是麻木不仁?还是忘恩负义。
现代闻一多《伟大的事实,不朽的意义》
9、人已头昏眼花,麻木不仁。
现代萧乾《人生采访·灵峰道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