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麻木不仁”详细解释

麻木不仁 【má mù bù rén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肢体麻痹,失去知觉。

比喻:比喻人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,或没有感情。

麻木:肢体因知去知觉而迟钝。
不仁:没有感觉。

# 例句

1、对于周围的不公和苦难,他似乎已经变得麻木不仁,失去了应有的同情和怜悯之心。
2、在这个冷漠的社会里,有些人对别人的痛苦麻木不仁,仿佛与自己毫无关系。

# 成语故事

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这部古老的中国医学著作,详细描述了痹症的病理特性及其成因。书中提及:“痹症所致的身体失去知觉,实因病程长久,导致气血衰弱,荣卫(即气血在体内的运行)变得不畅,经络时而阻塞,故气血无法畅通。皮肤因缺乏足够的营养,导致感觉迟钝,甚至无知觉。”这里,“不仁”指的是手足因痹症而失去知觉,变得麻木。如今,“麻木不仁”这个成语,更多地被用来描述一个人对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,与“麻痹不仁”意思相近。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,我们可以简单改写为:“痹症使人感觉迟钝,因久病气血不足,筋脉失养,皮肤感觉退化。如今所说的‘麻木不仁’,即源于此,形容对事物冷淡或反应迟钝。”

# 近义词

无动于衷
漠不关心
不闻不问
熟视无睹
麻痹不仁
不知痛痒

# 反义词

古道热肠
满腔热忱
悲喜交集
义愤填膺
气愤填胸
受宠若惊
触目伤怀
耳聪目明
见微知著
眼疾手快

# 同义异形

麻痹不仁

# 引证

1、其不痛不仁者,病久入深,荣卫之行濇,经络时疏,故不通。皮肤不营,故为不仁。

春秋黄帝等《黄帝内经素问》

2、其中风者,必有先兆之证,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,或手足少力,或肌肉微掣者,此先兆也,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。

宋杨士瀛《仁斋直指》卷三

3、我祖宗养士二百馀年,风流到今,浑是一团庸靡顽钝之气,结成一个麻木不仁病证,可恨也。

明周顺昌《与文湛持孝廉书》

4、一曰皮死麻木不仁,二曰肉死针刺不痛。

明薛己《医案·总论》

5、疾痛疴痒,一触即知。其机极灵,其传至速。不灵不速时,曰麻木不仁。

近代谭嗣同《以太说》

6、天下作女孩儿的,除了那班天日不懂、麻木不仁的姑娘外,是个女儿,便有女儿情态。

近代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二十七回

7、烦闷至少是对于现实的欠缺还有敏感,还可以激起努力;消沉对于现实的欠缺就根本麻木不仁,决不会引起改善的企图。

当代曾兰《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及其优化研究》

8、没有同情,没有热,是麻木不仁?还是忘恩负义。

现代闻一多《伟大的事实,不朽的意义》

9、人已头昏眼花,麻木不仁。

现代萧乾《人生采访·灵峰道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