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不毛之地”详细解释

不毛之地 【bù máo zhī dì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不长庄稼、草木的土地。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。

不毛:不生植物。指荒瘠。
之:助词。
地:地面;陆地。

# 例句

1、在这片曾经富饶的土地上,由于连年的战乱和干旱,如今已变成了不毛之地,荒凉得令人心痛。
2、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改造那些不毛之地,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,成为能够滋养生命的绿洲。

# 成语故事

据《公羊传・宣公十二年》载,春秋时候,楚庄王因郑国有二心,而率领大军加以讨伐。城破之日,楚军开进郑国城郭大门,郑国国君襄公,在街口跪接庄王,向楚庄王请罪,并且请求楚庄王可怜他这个战败之人,赐给他一块“不毛之地”,好让他和一些老人们去安度残年。楚庄王因见郑襄公有心悦臣服的意思,因此就退兵而去。“不毛之地”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,用于指坚硬瘠薄、不适种植五谷的土地。后则用来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。

# 近义词

不牧之地
不食之地
荒山野岭
赤地千里
寸草不生
荒无人烟
穷山恶水
穷乡僻壤

# 反义词

膏腴之地
天府之国
鱼米之乡
沃野千里
绿水青山
绿树成荫
通都大邑
一碧千里
千山一碧
碧草如茵

# 同义异形

不牧之地
不食之地

# 出处

君如矜此丧人,锡之不毛之地,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,请唯君王之命。

战国公羊高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

# 引证

1、今辱弟造反,又劳丞相深入不毛之地,如此生受,孟节合该万死,故先于丞相之前请罪。

元末明初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九回

2、“学大寨”的结果,是造出了更多的不毛之地,硝碱地上连一株草都不长。

当代张贤亮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》第四部第六章

3、沙漠开始出现了绿洲,不毛之地长出了庄稼。

当代秦牧《土地》

4、今乃用武荒地,邀功绝域,竭府库之宝,以争硗确不毛之地,得其人不足以增赋,获其工不可以耕织。

北宋欧阳修等《新唐书·狄仁杰传》

5、南方不毛之地,瘴疫之乡,丞相秉钧衡之重任,而自远征,非所宜也。

元末明初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七回

6、汝若知罪,速避西方不毛之地,勿复行病人间,可保无事。

明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张道陵七试赵昇》

7、丹不肖,生于僻陋之国,长于不毛之地,未尝得睹君子雅训,达人之道也。

战国燕太子丹《与傅曲武书》

8、一片连一片的不毛之地,赤裸裸的,如同荒凉海滩上的盐池。

当代浩然《乐土》三六章

9、蜀后主诏曰:“三苗乱政,有虞流宥,廖立狂惑,朕不忍刑,亟徙不毛之地。”

西晋陈寿《三国志·蜀书·廖立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