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口血未干”详细解释

口血未干 【kǒu xuè wèi gān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古人歃血为盟,用牲畜的血涂口以表示诚信。形容订立盟约不久。多含随即背弃盟约的意思。

口血:古代结盟时要喝牲畜血或以血涂口,表示信守。
未:不,不曾,没有。
干:枯竭,净尽,空虚。

# 易错

“口血未干”多用来指口头订立盟约;“墨迹未干”多用来指书面签订的协定或声明。

# 例句

1、两国就边界问题刚签订了协议,但口血未干,边界上又发生了武装冲突。

# 成语故事

春秋时期的郑国,国小力弱,经常受到晋国和楚国的威胁。晋国和楚国是当时的强国,都想凭借武力攻占郑国。有一年,晋国联合鲁国、齐国、宋国、卫国、曹国、韩国、杞国,进攻郑国。   郑国抵挡不住晋军,就派人同晋军将领讲和。但是晋军的将领不愿意讲和。他说:“现在讲和不行,我们要先把郑国控制起来,等候楚国来救援,等打败了楚军,郑国没有了依靠,彻底降服我们时,才能允许郑国求和!”   晋军另一将领知武子却说:“我看还是先与郑国讲和为好。我们可以答应郑国,先撤回军队。这样可以引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,等楚军打得疲累的时候,我们便能轻而易举地击退楚军。这是君子用智,小人用力的良策,总比和他们硬拼好。”   跟随晋军的各个诸侯国的军队,原本就不愿意打仗,便拥护知武子的主张,都同意和郑国讲和。于是双方决定在戏地结盟。   在结盟的仪式上,晋军方面的代表宣读盟书说:“从今以后,郑国如果对晋国不唯命是从,就会像盟书上所写的那样,遭到老天惩罚!”   郑国的卿士公子騑立刻接着说:“我们郑国夹在你们晋、楚国两大国之间,是上天降给我们的灾祸!从今以后,如果大国不友好地对待郑国,攻打我们,让郑国的百姓受苦受难,那就像盟书上所写的那样,要遭到老天的惩罚。如果郑国不服从礼仪,也像盟书上写的一样!”   郑国与晋国结了盟,晋军退回国去,郑国暂时平安无事了。可是没过多久,楚国派兵来郑国问罪。   郑国的大夫们,有的主张抵抗,有的主张求和。公子騑说:“还是求和吧,没有别的办法啦!”   子孔和子騑担心地说:“我们刚刚与晋国结盟,每人歃血时的口血还没有干就违背它,这样行吗?”   公子騑说:“怎么不行?与晋国结盟时我说的是‘服从大国’,现在楚军来到,晋国不来救援,楚国也是大国,我们可以与他们结盟。况且那次结盟是晋国逼迫的,不是诚信的,可以违背它!”   于是,郑国派人与楚同讲和,并且结了盟。楚军就离开郑国,撤回去了。

# 近义词

墨迹未干
墨汁未干
言而无信

# 反义词

言而有信
一言为定
一诺千金

# 出处

必孔、子蟜曰:‘与大国盟,口血未干而背之,可乎?

春秋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

# 引证

1、以盟为有益乎?前盟口血未干,足以结信矣。

春秋左丘明《国语·吴语》

2、口血未干,宋人背盟,寡人伐之。

明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一一回

3、若要乘势去掉朱庆澜,本如吹灰之易,无如既失信于赵尔丰,使人议论我们口血未干,即便背盟。

现代李劼人《大波》四部二章

4、与同舟坚约,拥护共和,口血未干,卖友自绝,罪五。

近代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演义》第八六回

5、罗马教皇皮阿士,倡自由,倡独立,口血未干,一旦事变忽起,雌伏蝟缩,手足无所容。

近代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

6、盟出于不信,口血未干,复相攻劫。

元胡祗遹《读春秋》

7、赵颇内惭,乃温言遣之曰:“汝有誓在,口血未干,何自背之?”

清长白浩歌子《萤窗异草·沈阳女子》

8、次膺言:宣和海上之约,靖康城下之盟,口血未干,兵随其后。

元脱脱、阿鲁图《宋史·三八三·辛次膺传》

9、嫁娶之盟,姆所亲许,天日临其上,鬼神鉴其旁,口血未干,想或不负。

清王韬《淞滨琐话·金玉蟾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