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山举鼎 【bá shān jǔ dǐng】
褒贬中性
结构联合
组合abcd
拔山:比喻力大。
举:向上抬,向上托。
鼎:古代烹煮用的器物,一般是三足两耳。
# 例句
1、他的坚韧不拔和力挽狂澜的能力,就像是古代英雄拔山举鼎一般,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,他都能毫不畏惧地迎难而上,为团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。
# 成语故事
项羽,名籍,秦末下相人。少年时代,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,改学击剑,也不肯好好学。叔父项梁很生气,项羽说:“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。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,也不值得学,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。”项梁于是教他兵法,他很高兴,但也只求略知大意,不肯认真钻研。据说,项羽二十二三岁时,身体魁梧,体力强壮,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。后来,项羽起兵反秦,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,从24岁开始,奋战了8年,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,终于自刎于乌江。自刎前,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,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,慷慨高唱道: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!骓不逝兮可奈何?虞兮虞兮奈若何!。
# 出处
籍是时年方二十四,力敌万夫,有拔山举鼎之威。
元佚名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下
# 引证
1、一个人被鸦片束缚住了,任你是拔山举鼎的英雄,铜浇铁铸的罗汉,只要烟瘾一发,顿时骨软精酥,连一些气力都没有。
清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