匹马单枪 【pǐ mǎ dān qiāng】
褒贬中性
结构联合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一匹马,一杆枪。
比喻:比喻独自行动,没有别人帮助。
古义: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。
匹马:一匹马。后常指单身一人。
枪:刺击用的长矛。
# 例句
1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他匹马单枪,勇敢地冲入敌阵,成功完成了侦察任务,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。
2、面对强敌,他匹马单枪,毫无畏惧地冲入敌营,最终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了战局。
# 成语故事
在秦朝灭亡之后,项羽以其威猛的楚军迅速崛起,一度称霸天下。然而,在与刘邦的汉军争夺天下的过程中,项羽的势力逐渐衰落。公元前202年,项羽的军队在垓下被汉军围困,粮食匮乏,兵员疲惫。
在这绝境之中,项羽不甘心失败,他决定孤注一掷,夜半突围。当他带领少数亲兵冲出重围时,身边仅剩下二十八名勇士。然而,汉军的追兵如潮水般涌来,数千人紧追不舍。
项羽看着身边的勇士们,心中涌起一股悲壮之情。他回想起自己起兵八年来,历经大小七十多场战斗,从未败北。但如今,他却要面对这样的绝境。他长叹一声:“今日是天要亡我!”
项羽一路突围,逃至东城。然而,汉军的追兵越来越近。在这危急时刻,项羽没有选择逃跑,而是选择了战斗。他挥舞着手中的长枪,带领仅剩的二十八名勇士冲入敌阵。虽然人数悬殊,但项羽的勇猛让汉军为之胆寒。
经过一番激战,项羽终于杀出重围。然而,当他逃至乌江边时,却发现自己的军队已经溃散,身边再无一人。他望着滚滚的江水,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羞愧。他想起江东的父老乡亲,想起自己曾经的辉煌和荣耀,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。
项羽深知自己无法再回江东面对父老乡亲,于是他在乌江边拔剑自刎。一代英雄就此陨落,但他的英勇事迹却永远流传在后世。
后来,五代诗人汪遵在《乌江》一诗中写道:“兵散弓残挫虎威,单枪匹马突重围。英雄去尽羞容在,看却江东不得归。”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项羽在战败后单枪匹马杀出重围的悲壮场景。而“单枪匹马”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,用来形容一个人独自行动、无人援助的情境。
成语“单枪匹马”便源于此,也称“匹马单枪”“单枪独马”等,原指一人单独出阵打仗,现多比喻单独行动,无人援助。
# 出处
兵散弓残挫虎威,单枪匹马突重围。
五代汪遵《乌江》诗
# 引证
1、问:“匹马单枪来时如何?”师曰:“待我斫棒。”
宋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汝州南院和尚》
2、当时下城来,提着枪,翻身上马,开了城门,放下吊桥,一声炮响,匹马单枪,出到阵前。
清钱彩《说岳全传》一五回
3、日本人成百上千,你匹马单枪,纵有天大的本事,好虎抵不住一群狼啊。
当代莫言《红高粱家族》五章
4、人当年轻力壮,匹马单枪时,厕身今日社会,只要不聋不哑,谁无大志?
现代聂绀弩《论乌鸦》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