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枪匹马 【dān qiāng pǐ mǎ】
褒贬中性
结构联合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一匹马一枝枪。
古义:原指打仗时只身一人骑马上阵,单独作战,无人协助。
今义:后也泛指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。
单:独一。
枪:刺击用的长矛。
匹:单独。
马:哺乳动物,颈上有鬃,尾生长毛,四肢强健,善跑,供人骑或拉东西。
# 例句
1、管他单枪匹马地面对强大的对手,但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能力,最终取得了胜利。
2、这个项目中,他选择单枪匹马地完成任务,没有寻求任何人的帮助,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。
3、面对困难和挑战,他并没有退缩,而是选择单枪匹马地勇往直前,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。
# 成语故事
秦朝灭亡后,项羽的楚军一度称霸天下,但在与汉军的争斗中逐渐走向衰落。公元前202年,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。他的军队人少,粮食也消耗殆尽了。半夜时分,项羽突围而出,逃至东城时只剩下了二十八名士兵,而汉军的追兵却有数千之众。面对如此绝境,项羽哀叹道:“我起兵八年,历经七十多场战斗,从未败北。今日是天要亡我!”项羽逃至乌江边后自觉无颜去见江东父老,于是在乌江边自刎而死。五代诗人汪遵在《乌江》一诗中写道:“兵散弓残挫虎威,单枪匹马突重围。英雄去尽羞容在,看却江东不得归。”这首诗写了项羽在战败、弓折、威风扫地后,单枪匹马杀出重围。虽然江东已经可以看见,但他已无法回去。英雄虽已不在,但他的羞愧面容却依旧存留。成语“单枪匹马”便源于此,也称“匹马单枪”“单枪独马”等,原指一人单独出阵打仗,现多比喻单独行动,无人援助。
# 出处
兵散弓残挫虎威,单枪匹马突重围。
唐汪遵《乌江》诗
# 引证
1、汝岂不知吾昔在当阳长坂时,单枪匹马,觑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!
明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七十一回
2、此公单枪匹马,深入不毛,所到的地方比我们多得多。
现代丰子恺《缘缘堂随笔·庐山游记》
3、冯寡妇大骂那些女人是熊包,自己单枪匹马,趁人们在街上歇晌的当儿,故意在大街上向村西头走。
当代冯德英《迎春花》第十三章
4、单枪匹马身幸免,只指望鉴录微功折罪愆。
清洪昇《长生殿·贿权》
5、他横竖是单枪独马,一无牵挂,当下由杭赴苏,寻着了那位帮带。
清蘧园《负曝闲谈》第二回第二回
6、现在的社会,单枪匹马,各干各的,是不行了。
现代叶圣陶《皮包》
7、在旧社会,某些科学家赤手空拳,单枪匹马,也还做出一些贡献。
现当代周恩来《建设社会主义强国,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》
8、可是他单枪匹马,无人赞助,只得知难而退。
现当代郑逸梅《书报话旧·中华大字典是怎样编成的》
9、来人单枪匹马的也有,携家带口的也有,成群结队的也有,五柞宫已经成了旅游胜地。
当代叶广岑《黑鱼千岁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