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比比皆然”详细解释

比比皆然 【bǐ bǐ jiē rán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主谓 组合aabc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到处都是。形容多。

比比:处处。
皆:都;都是。
然:指示代词。如此;这样;那样。

# 提示

用于人与物。

# 例句

1、在网络时代,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流通使得网络诈骗事件比比皆然,我们需要提高警惕。

# 成语故事

张仪是战国时代有名的谋士,《战国策・秦策一》里记载他游说秦惠王,向秦王分析当时的国际情势,提出自己的连横政策,以打破六国合纵之约,进而统一天下。他认为六国普遍国库空虚,赏罚不明,以致军民到了战场上,看到敌人都四处逃散,然后怪罪人民不能效忠。其实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,赏罚不明确所造成的。而秦国制度完备,信赏必罚,人民“闻战顿足徒裼,犯白刃,蹈煨炭,断死于前者比是也”,意谓:人民都勇于赴死,为国家效命,不怕刀枪火炭,断然战死沙场之人“比比是也”。因此,秦国有实力并吞六国,只要政策得当。就用“比肩”来表示很多。后来“比比皆是”这个成语就从“比是也”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到处都是。

# 近义词

比比皆是
俯拾即是
触目皆是

# 反义词

屈指可数
寥寥无几
绝无仅有

# 同义异形

比比皆是

# 出处

每国有世臣把住了,如何容外人来做,如鲁有三桓,齐有田氏,晋有六卿,比比皆然,如何容圣人插手?

南宋朱熹等《朱子语类·三六·论语一八·子欲居九夷章》

# 引证

1、将无固守之志,兵无敢死之心,人情趋利,比比皆然。

清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五十三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