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用胳膊夹大山跨越大海。
比喻:比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。也用来比喻威力极大,能做出难以实现的事情。也泛指本领、技能高强。
挟太山以超北海,语人曰:“我不能。”是诚不能也。为长者折枝,语人曰:“我不能。”是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
战国孟子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1、孟子谓保民而王,易若折枝,而非挟山超海之难,不为过论。
南宋范成大《论邦本疏》
2、某以一身肩荷七省,何异挟山超海之难。
明卢象昇《卢忠肃公书牍·与某书》
3、劝富人分财,其势同于挟山超海,此必不得之数也。
清李渔《笠翁偶集·六·颐养部·富人行乐之法》
4、虽挟山超海之力,望此犹轻;回天转日之威,方斯更劣。此而可恕,孰不可容!
唐王义方《弹李义府 疏》
5、而一语之发,如石投水,遂使挟山超海不为之难,而枯木寒灰,果至再作。
宋李之仪《姑溪居士文集· 二〇·上宰执》
6、湘烟便与他们讲解学习,便得通晓,真个射箭有百步穿杨之技,骑马有挟山超海之能。
清天花才子《快心编》上编二
7、挟山超海之力,望此犹轻;回天转地之威,方斯更烈。
唐刘肃《大唐新语·刚正》
8、夫天下之事,顺人情而行之,则如水之就下,咈人情而行之,则有挟山超海之难。
宋汪应辰《应诏陈言兵食事宜》
9、于此人也,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,回天之事功,挟山超海之意气,能乎不能?
近代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