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信口雌黄”详细解释

信口雌黄 【xìn kǒu cí huáng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偏正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指不顾事实,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。古时写字用黄纸,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重写。

比喻:比喻不顾事实,随口乱说,轻下论断。

信:诚实,不欺骗。
口: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。
雌黄:雌黄是一种橙黄色的矿物,即鸡冠石,可作颜料。

# 例句

1、在辩论会上,他信口雌黄,编造事实,试图混淆视听,但最终还是被对手用事实真相驳斥得体无完肤。
2、有些人总是喜欢信口雌黄,散布不实谣言,结果不仅伤害了他人,也损害了自己的声誉。

# 成语故事

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王衍,在晋武帝(司马炎)时做了太子舍人;后来调做尚书郎等职。他从年轻的时候起,就喜欢清谈。做官以后,非常崇拜老子和庄子,经常讲“无为而治”的道理。由于他学问渊博,谈论也非常精辟透彻,因此,在当时享有很大的名气,许多读书人不但都佩服他,而且还模仿他的做法。 当王衍读解老庄玄理的时候,手里总是拿着一把玉柄拂尘,表现也非常从容宁静的态度。而他有时把意理读解错了,就随口改正。于是人们说他是“口中雌黄”。原文最后一句是:“世号口中雌黄”雌黄本来是山里一种黄赤色的矿物。古时候的人写字用黄纸,写错了,都用雌黄涂抹。“口中雌黄”,便是立即改正说错的话的意思。

# 近义词

胡说八道
信口开河
胡言乱语
一簧两舌
妄下雌黄
口中雌黄
口不择言

# 反义词

言之有物
言必有据
言之凿凿
三缄其口
守口如瓶
信而有征
信而有徵

# 同义异形

口中雌黄

# 出处

王衍,字夷甫,能言,于意有不安者,辄更易之,时号口中雌黄。

晋孙盛《晋阳秋》

# 引证

1、人明以来,济南、吴郡、公安、竟陵、兰溪、云间放言高论,几乎前无古而后无今,然信口雌黄,出奴人主,求得诗家三昧,其犹隔一尘也。

清秦大士《龙性堂诗话序》《清诗话续编》

2、许多东西,说是帝王所发明,一面固然由于古人的愚昧,不知那些东西从何而来,强作解事的信口雌黄,一面也应该是一种大的欺骗。

现代聂绀弩《读鲁迅先生的〈二十四孝图〉》

3、他们胡说什么“老右派”、“黑大炮”,“不会打仗”,这真是一派胡言,信口雌黄。

现代巴金《最后的时刻》

4、孟子之论,洞彻无遗,发前圣之所未发,文士信口雌黄,恣侮贤圣。

明费元禄《蠡测二十条·孟子辨》

5、在下做书的更不便无端妄语,信口雌黄,不过照着有闻必录的例儿,姑且留资谈助。

清张春帆《宦海》一一回

6、哼,你这信口雌黄的无赖!要你才是到处受贿,专门卖国的奸猾小人!

现代郭沫若《屈原》四幕

7、文学班影视班请的都是名作家名演员,有的连讲稿都没有,上了讲台信口雌黄乱侃一通,学生意见很大。

当代王小鹰《丹青引》一五

8、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,但是她加油添醋,信口雌黄,凭空捏造,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。

当代冯德英《迎春花》第二一章

9、它们的鹰犬如《求国日报》的龚德伯,公开“揭露”上海《大公报》是中共的喉舌,还说我是‘地下党员’做过什么秘书等等,真是信口雌黄,白昼见鬼。

当代徐铸成《报海旧闻》五四

10、每作法门文字,誓欲以世间绮语戏论,消归佛乘,安敢私心逞臆,信口雌黄。

清钱谦益《再答张静涵书》

11、近常从事于翻译,间有短评,涉及时事,而信口雌黄,颇招悔尤,倘不再自检束,不久或将不能更居上海矣。

现代鲁迅《致李秉中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