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心成城 【zhòng xīn chéng chéng】
褒贬中性
结构偏正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指万众一心,如坚固城堡。
比喻:比喻众人团结一致,力量无比强大。
众:许多(跟“寡”相对)。
心: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。
成:完成;成功。
城:城墙。
# 例句
1、面对外敌的侵略,全国人民众心成城,团结一致,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。
2、在抗击自然灾害的斗争中,全国人民众心成城,共同克服重重困难。
# 成语故事
春秋晚期,周景王欲造一座巍峨巨钟,展现王者的荣耀。然而,当时的卿士单穆公却忧心忡忡,他担忧此举会过度劳民伤财,且可能使音乐的本质——和谐与美感——荡然无存。司乐官州鸠也表达了类似的忧虑,他警告说,一旦超越了适当的界限,声音便会失去其原有的和谐,这对于国家和百姓都不是吉兆。
然而,周景王对此充耳不闻,坚持己见,决定铸造大钟。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,大钟终于铸造完成。当钟声响起时,乐人们纷纷称赞其声音洪亮而和谐。周景王洋洋自得,特意召来州鸠,向他展示自己的成果,并问道:“你之前不是说这大钟的声音不会好听吗?现在,它的声音如此美妙,你如何解释?”
州鸠听后,神情严肃地回答道:“陛下,您误解了。我所说的和谐,并非仅仅指声音上的和谐,而是指百姓对于您决策的拥护和欢迎。如今,国家为了铸造这座大钟,耗费了巨额的财富,百姓们怨声载道,这又如何能称之为真正的和谐呢?只有百姓心中认同、支持的事情,才能称之为成功;反之,只会以失败告终。这就是‘众志成城’的道理。”
两年后,周景王离世,百姓们普遍认为这是他违背民意、一意孤行所受到的惩罚。这个故事逐渐演化出了“众志成城”这个成语,用来比喻只要大家齐心协力,就能凝聚成无比强大的力量,克服一切困难。这个成语也常被称作“众心成城”或“众心如城”,寓意着团结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。
# 出处
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
春秋左丘明《国语·周语下》
# 引证
1、众心成城,俗说曰:众人同心者,可共筑起一城,同心共饮,雒阳酒可尽也。
唐欧阳询等《艺文类聚》卷六三引汉 应劭《风俗通》
2、凡吾民疾苦,悉以上闻。苟有可以惠利便安之者,勿牵故常,临以容断,使光天之下,至于海隅,苍生罔有不被尧舜之泽,如是,则众心成城,道德有威,推恩以保四海,天下可运诸掌矣,其何大欲之不济哉!
宋范成大《论邦本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