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利思义 【jiàn lì sī yì】
褒贬褒义
结构连动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上该得不该得。指人廉洁自守,不苟得。
比喻:比喻重义轻利。
见利:遇到有利可得的机会。
思义:想到道义。指义重利轻,把义放在利的前面。
# 例句
1、见利思义的村支部书记拿出自己养鸡挣的钱。
# 成语故事
有一次,子路请教孔子:什么样的人就是一个完美的人。孔子说:完美的人应当具有臧武仲那样的智慧,孟公绰那样的忘私,卞庄子那样的大胆,冉求那样的才华,再加上既守礼,又懂乐。可是当今完美的人只要做到这样三条:一是有利可图时首先想到是不是符合义的标准,二是看见危急之事不顾自己的一切去解救,三是平时怎么说就要照着去做。”
# 出处
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
春秋孔子等《论语·宪问》
# 引证
1、可见仁之与名,原是相辅而行,见利思义,以义为利。
清钱泳《履园丛话·臆论·名利》
2、忠孝节廉,本乎天性,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。
近代佚名《清史稿·宗室宝丰传》
3、见利思义,莫贤乎中行穆子。
三国魏何晏《冀州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