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声名狼藉”详细解释

声名狼藉 【shēng míng láng jí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名声败坏到了极点。

声名:名声。
狼藉:喻行为不检,名声不好。

# 易错

“藉”不可写作“籍”。

# 例句

1、他在娱乐圈的私生活混乱不堪,导致他的名声逐渐变得声名狼藉
2、那家餐厅因为卫生问题被多次曝光,现在已经是声名狼藉,几乎没人敢去了。

# 成语故事

此典出自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“恶声狼藉,布于诸国。”   蒙恬和蒙毅兄弟俩都受到秦始皇的信任。秦始皇死后,他的儿子胡亥即位。胡亥年幼无知,听信李斯、赵高的谗言,派人通知蒙毅,让他自杀。蒙毅在给胡亥的答话中列举了几个杀害良臣的暴君:如秦穆公以三位良臣殉葬,秦昭襄王杀白起,楚平王杀伍奢,吴王夫差杀伍子胥,并说这些君主因犯了杀害良臣的错误而遭到天下人的声讨,以致“恶声狼藉,布于诸国”,希望胡亥引以为戒。但是胡亥不听他的劝谏,最终还是杀了蒙毅,接着蒙恬也被迫自杀了。

# 近义词

身败名裂
臭名远扬
臭名昭著
遗臭万年
恶名昭彰

# 反义词

声名鹊起
声誉鹊起
名扬四海
名满天下
流芳百世
闻名遐迩
遐迩闻名
赫赫有名
名垂青史

# 出处

恶声狼藉,布于诸国。

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

# 引证

1、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,最不见重于官场,日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,实以汪某居首。

清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三十三回

2、各督抚声名狼藉,吏治废弛,臣经过地方,体察官吏贤否,商民半皆蹙额兴叹。

清赵尔巽《清史稿·尹壮图传》

3、陈绛在福建,据说贪赃枉法,声名狼藉。

现代马南邨《燕山夜话·陈绛和王耿的案件》

4、南宋初年,更有两名声名狼藉的大汉奸,在金人手下做傀儡皇帝。

近现代蒲韧《二千年间》

5、声名狼藉了,还有人要我教书吗?

现代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十三章

6、其子为江西监司,倚父势极贪墨,声名狼籍。

清许奉恩《里乘·笪侍御》

7、不久,培根因受贿被控,声名狼藉。

现代邵燕祥《有感于培根的杰出与卑鄙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