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一知半解”详细解释

一知半解 【yī zhī bàn jiě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知道的不多,理解得不全面,不透彻。

一:数目,最小的正整数。
知:知道,明了。
半解:未全理解。

# 易错

有时用于自谦。

# 例句

1、对于这个复杂的科学理论,他只是一知半解,无法给出准确的解释。
2、学习新知识时,如果只满足于一知半解,那么很难真正掌握其精髓。

# 成语故事

“一知半解”表示对问题了解得不深不透,所知不多。此典出自清代御选《唐宋诗醇》卷三十二:“洵乎独立千古,非一代一人之诗也;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,晚学李太白,毋乃一知半解。”宋朝诗人陈师道赞扬苏东坡的诗,初学刘禹锡,后学李太白。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御定的《诗醇》中却不认同这种说法。在《诗醇》中评论苏轼的诗时写到:“洵乎独立千古,非一代一人之诗也;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,晚学李太白,毋乃一知半解。”意思是说:相信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是独立千古,不能把它当作一个时代一个人的诗来看,而宋代诗人陈师道认为苏轼的诗起初学刘禹锡,晚期学李太白,这是对苏轼的诗了解不充分的说法。

# 近义词

略知一二
一知片解
一知半见
囫囵吞枣
似懂非懂
不求甚解
浮光掠影

# 反义词

融会贯通
心领神会
淹会贯通
真知灼见
入木三分

# 同义异形

一知片解
一知半见

# 出处

有透彻之悟,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。

宋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辩·四》

# 引证

1、若学者以想象肊度,或一知半解为知道,而日知之则无不能行,是妄而已。

宋张栻《张南轩文集 一·寄周子充尚书(其一)》

2、仆读宋儒集注,决科名,得有今日。常虑无以报古之贤人,故有一知半解,必标出之,为宋儒补偏救弊,以俟后之君子。

清袁枚《小山房文集·一九·再答似村书》

3、自出此示后,便有许多一知半解之徒,跃跃欲动。

清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五三回

4、一知半解的读书人,想破除迷信,要打倒它,否认这种”先知”,正说明另一种人的”无知”。

现代沈从文《湘西》

5、陈良渚和杨金凤都有点明白他的意图了,却都是一知半解,并不能了然他全部的心境。

当代王小鹰《丹青引》一二

6、会上的那些裁判员,没一个是一知半解的,他们的学问渊博,有正确的审美标准。

现代叶圣陶《含羞草》

7、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”知识里手”,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,便自封为”天下第一”,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。

现代毛泽东《实践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