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不求甚解”详细解释

不求甚解 【bù qiú shèn jiě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述宾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意思是只求领会要旨,不在字句上刻意下功夫。

古义:原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,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。

今义:后多用来指只求懂得个大概,不求深人理解;也指对情况只作肤浅的了解,并不认真对待。

不:表示否定,意味着不要或不去做某事。
求:探求或寻找。
甚:很,极。
解:理解、明白或掌握。

# 例句

1、这位学生虽然涉猎广泛,但常常不求甚解,缺乏深入研究的耐心。
2、在学习新知识时,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不求甚解的表面功夫,而应该深入探究其本质。
3、尽管他读了很多书,但因为他总是不求甚解,所以很难在知识上有所建树。

# 成语故事

从前一个人,由于他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,因此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。五柳先生一直沉默寡言,不太爱说话,可是他对各种问题都喜欢思考,对各种社会现象都十分留心观察,并且有他独到见解。不大喜欢说话,并非他的天性,一旦遇到知己,他一样也慷慨激昂地抒发胸中的积闷,抨击官场的劣迹、社会的弊端。他“好读书”,但“不求甚解”,一心领会它的精要之处。一旦解除了一个疑团,懂得了一些新的道理,便乐得手舞足蹈,有时甚至废寝忘食。五柳先生尤其可贵之处是不羡慕名利,不愿奉迎拍马,对那些仗势欺人高高在上的官僚,他非常轻蔑鄙视他们,总是避而远之。由于他不愿与世浮相处,所以隐居故里。

# 近义词

浅尝辄止
囫囵吞枣
鹘仑吞枣
望文生义
走马观花
一知半解
食古不化

# 反义词

刨根问底
寻根究底
追本溯源
追本穷源
穷原竟委
寻根问底
追根求源
追根溯源
穷源溯流
含英咀华
咬文嚼字

# 出处

好读书,不求甚解;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

魏晋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

# 引证

1、他于公事上本来是不求甚解的,遂就模模糊糊地画了,交代司官而去。

清李宝嘉《中国现在记》第一回

2、我想“大意”就是关键问题、精神实质,要务求其“得”,其他支节的、表面的东西,是可以不求甚解的。

现代徐铸成《旧闻杂忆·忆“本师”》

3、我国往往有人看了几本不求甚解的医书,就胆敢开方医病,在他们腕下冤死的人真是不可胜数。

现代邹韬奋《潘老太太与中医》

4、不求甚解诗偏妙,只可自娱灯共挑。

清曹寅《集西堂看菊……》诗

5、这人小的时候,诸事颟颟顸顸,不求甚解。

清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五四回

6、我这个人有一个坏习惯,要么随意浏览,不求甚解,但一旦钻了进去,就会着迷。

现代夏衍《〈新华日报〉及其他》

7、侯为人聪明外露,善于交际,读书不求甚解,好弄一些小权术,颇得校长信任。

现代孙犁《同口旧事》三

8、某幼读书,不求甚解,但见古人之有建功立事者,心则慕之。

唐林蕴《上宰相元衡宏靖论兵书》

9、姑娘听了,也不求甚解,但点点头。

近代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二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