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指崇高德行,也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。
比喻:比喻崇高的德行操守。
今义:后指崇高的道德行为。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
周佚名《诗·小雅·车舝》
1、侧闻斯语,未睹厥状,虽德非君子,义无诗人,高山景鲜,安行仁义。婚泰山胡毋氏女,年二十,既有倍年之觉,而姿色清惠,近是上流妇人。柔家道隆崇,既罢司空参军、安固令,营宅于伏川。驰动之情既薄,又爱玩贤妻,便有终焉之志。
三国魏曹丕《与钟大理书》
2、陇其于声音之理,未能窥见万一,然仰苑洛、椒山两先生之遗风,不啻高山景行。
清陆陇其《上巡道吴公书》
3、晏婴不以白刃临颈改正直之辞,梁寡不以毁形之痛忘执节之义。高山景行,岂不思齐?
汉徐淑《为誓书与兄弟》
4、揭仰止之名,以寓高山景行之敬。
宋陈宓《仰止堂规约序》
5、新安,朱子父母邦也……尝欲一至,省想流风,以起予高山景行之思而未能也。
元吴澄《答胡主簿书》
6、其实对一个人来说,在一生中能遇到一个高山景行,德厚流光的师长更难。
当代张平《西戎老师,永远活着》
7、情有独钟,虽近犹迷。是以高山景行,人怀仰止之心。
当代俞平伯《人生不过如此·演连珠》
8、(王令曰)吾虽德不及二圣,敢忘高山景行之义哉?
西晋陈寿《三国志·文帝纪》二裴松之注引《献帝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