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怡然自乐”详细解释

怡然自乐 【yí rán zì lè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形容生活恬适,自得其乐。

怡:愉快。
然:作为助词,表示状态或样子。
自:自己。
乐:快乐。

# 提示

含喜悦意。

# 例句

1、在乡间小屋里,他过着怡然自乐的生活,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。
2、远离都市喧嚣,她每天读书、画画,怡然自乐地享受着这份宁静的时光。

# 成语故事

《列子·黄帝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黄帝在登基后的第十五年,由于百姓的归心与自己的成就感,开始追求身体的享乐,每日沉迷于歌舞美食之中。然而,这种生活使他形容枯槁,精神恍惚。经过又一个十五年,他因治国无方而倍感焦虑,虽然竭尽全力增进智慧和体力,但心境依旧混乱。黄帝最终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误,于是放下朝政,离开宫殿,停止音乐,减少饮食,选择在大庭之馆静心修养。有一天,黄帝在白天睡觉时梦见了华胥氏之国,那里无师长,无欲望,百姓生活自然,对生死、爱憎、叛顺皆无执着,故无纷争与夭折。黄帝醒来后,心中无比舒畅,仿佛找到了真正的安宁。他召集大臣,分享了自己的经历,称自己虽探求养生治国之道三月有余,但直至梦见华胥氏之国,才真正领悟“道”之所在。然而,“道”的奥妙难以言传,黄帝虽已得道,却难以用言语向大臣们传达。在黄帝的治理下,又过了二十八年,天下太平,国家几乎与华胥氏之国无异。然而,黄帝最终升天而去,百姓深感悲痛,痛哭之声持续二百余年不绝。这个故事中的“怡然自得”一词,便源自黄帝的这段经历,用以形容人心情愉快,满足自在的状态。此成语也常被称为“怡然自乐”或“怡然自娱”,均用以描绘那份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满足。

# 近义词

怡然自得
怡然自足
怡然自娱
陶然自得
悠然自得
洋洋自得

# 反义词

怅然若失
忽忽不乐
惘然若失
怅然自失

# 同义异形

怡然自得
怡然自娱
怡然自足

# 出处

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,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晋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
# 引证

1、或终日不饮食,亦怡然自乐。

宋洪迈《夷坚丙志·赵缩手》

2、间命中车游东郊之园圃,莳花种竹,怡然自乐,人以为有香山洛社之风焉。

清汤斌《封中宪大夫陕西按察司副使先考府君行实》

3、在桃源县想看到老幼黄发垂髫,怡然自乐的光景,并不容易。

现代沈从文《湘西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