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不伦不类”详细解释

不伦不类 【bù lún bù lèi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ac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不像这一类,也不像那一类。形容不规范,不合规格,不成样子。又形容不三不四,不尴不尬。

不:表示否定的意义。
伦:辈,类。
类:种类;类别。

# 例句

1、她的服装搭配实在是太不伦不类了,裙子是复古风格,而上衣却是前卫的潮流款。
2、他在演讲中夹杂了一些不伦不类的笑话,让原本严肃的气氛变得有些尴尬。

# 成语故事

《春秋·昭公十九年》中记载了一则关于许悼公因疟疾去世的史实,他在临终前曾服用了太子许止赠予的药物。对于这一事件,《公羊传》进行了解读,认为孔子借此事批评许止未能尽到孝道,并以乐正子春悉心侍奉病父的事迹作为对比。然而,史学家刘知几却持有不同的观点。他认为,尽管乐正子春的孝道行为值得称赞,且许悼公的去世确实与政治阴谋有关,但并不能因为许止未能像乐正子春那样孝顺,就轻率地给他扣上“弑君”的罪名。刘知几进一步指出,《公羊传》在解读时,为了凸显乐正子春的高尚品质,似乎对事实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扭曲和解读,这种举证方式并不恰当,其得出的结论也显得过于牵强,甚至带有几分滑稽的意味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编次不伦,比喻非类”这句话逐渐演化为成语“不伦不类”,用以形容事物或行为不合规范、不成体统,显得杂乱无章,缺乏应有的秩序和条理。

# 近义词

不三不四
非驴非马
画虎不成
画虎类犬
不僧不俗

# 反义词

有模有样
像模像样
有板有眼
正襟危坐

# 出处

所以乐正行事,无理辄书,致使编次不伦,比喻非类,言之可为嗤怪也。

唐刘知几《史通·一六·杂说上·公羊传》

# 引证

1、岂识方寸之间,不伦不类,可大可小,有张有弛邪?

宋赵孟坚《吐绶鸡赋》

2、眼中人不伦不类,穽中人不伶不俐。

明吴炳《疗妒羹·絮影》

3、王夫人听了,早知道来意了。又见他说的不伦不类,也不便不理他。

清曹雪芹《红楼梦》六十七回

4、怎么提到了他呢?太不伦不类了。独身主义是一种高尚的理想,并不是假惺惺作态。许多人都误会了。

现代茅盾《虹》五

5、《史记·货殖传》议论未了,忽出叙事,叙事未了,又出议论,不伦不类。

明王鏊《震泽长语》卷下

6、洛红渠见老尼之话不伦不类,惟恐被人识破行藏,忙遮饰道:‘师傅休要认错!我虽姓洛,乃水旁之“洛”,那知骆老爷下落。’

清李汝珍《镜花缘》五五回

7、东方闻音觉得梁大牙的这个比方不伦不类,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,于是点点头说:“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。”

现代徐贵祥《历史的天空》八章

8、赵元常见他的为人呆头呆脑,说的话不伦不类,又想到制台刚才待他的情形,恐怕事情不妙。

清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一回

9、虽然父亲摘掉领章帽徽之后仍然穿着军装,那样子却有点不伦不类。

现代邓一光《父亲是个兵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