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对某种问题漫不经心,不当回事。
古义:表示轻率地放过去;不经意而忽略过去。
今义:后用“掉以轻心”指处事轻率,漫不经心。
故吾每为文章,未尝敢以轻心掉之,惧其剽而不留也。
唐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
1、临事而惧,古有明训。切勿掉以轻心,致他日言行不相顾。
近代赵尔巽《清史稿·德宗纪一》
2、臣受恩深重,职守攸关,断不敢掉以轻心,稍存大意。
清刘坤一《复陈防营改操饷预支绌折》
3、青岛问题,关系至重,断不可掉以轻心。
近代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演义》第一一二回
4、有些人对于提高自己的语文程度,掉以轻心,以为一看就懂,一学就会,稀松平常,简单得很。
当代秦牧《语林采英·“语言大街”上的一块绊脚石——艰涩》
5、余为此惧,故不愿久任地方,特书之以戒子弟,切勿轻任法官,万一任之,断不可掉以轻心也。
清陈惟彦《宦游偶记·判婺川命案》
6、别人都在一点一点地寻求进步,我也这么做着,这一点一点的意义实在大得很,这是积累,积到一定程度就有质变,可不能掉以轻心。
当代阎真《沧浪之水》六二
7、尽管明明知道不会发生什么事情,可又丝毫不敢掉以轻心!
现代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四章
8、章君之言,余未之能尽也。然于志事,实不敢掉之以轻心焉。
清章学诚《文史通义·八·为张吉甫司马撰大名县志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