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一丝不苟”详细解释

一丝不苟 【yī sī bù gǒu】朗读

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指做事认真细致,一点儿不马虎。

一: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。
丝:表示极小或极少的量。
不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
苟:苟且,马虎。一点儿不马虎。

# 提示

多用来形容人处世行事的态度、作风。

# 例句

1、鼓声第三次响起,众美女精神集中,处处按规定动作,一丝不苟,顺利地完成了操练任务。
2、对那些无功而妄图要赏的,他却“分毫不与”,在奖赏问题上由于做到了秉公无私,一丝不苟

# 成语故事

明朝时期,皇帝明令禁止宰牛。然而,有一位虔诚的回教徒,为了品尝牛肉的美味,暗地里以五十斤牛肉贿赂了县官汤奉。汤奉自己也是回教徒,面对牛肉的诱惑,他犹豫不决,既想品尝,又不敢公然违背皇令。于是,他向同僚张敬斋寻求建议。张敬斋思考片刻后说:“明日早堂,可将这位先生带来,给予他几十下的杖责以示惩戒,再取一面大枷,将牛肉置于其上,让他枷着这堆牛肉游街示众。同时,在旁张贴告示,详细阐述他的违规行为。如此一来,一旦上司得知,定会赞赏世叔您执法如山、毫不含糊的态度,升迁之日定将不远。”这段话的意思是,汤奉可以通过对违规者的严厉处罚来展示自己的公正无私,同时又能巧妙地满足自己对牛肉的渴望,而不至于直接违背皇令。通过这种方法,他既能维护自己的声誉,又能得到上级的赏识。后来,“一丝不苟”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,用以形容办事态度极其认真,毫不马虎。

# 近义词

谨小慎微
不苟言笑
尽心竭力
精打细算
小心谨慎
小心翼翼
郑重其事
一板一眼
狮子搏兔
矜持不苟
一毫不苟
精益求精

# 反义词

粗心大意
草草了事
丢三落四
丢三忘四
粗枝大叶
得过且过
马马虎虎
东涂西抹
敷衍了事
掠影浮光
偷工减料
浮光掠影
随随便便

# 同义异形

一毫不苟

# 出处

上司访知,见世叔一丝不苟,升迁就在指日。

清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

# 引证

1、一个献身革命的人,对党的事业,不论巨细大小,都应当兢兢业业,一丝不苟。

当代浩然《半夜敲门》

2、事无大小,不管是自己的事或者别人的事,先生一律认真对待,真正做到一丝不苟。

现代巴金《随想录》七二

3、我看出来了,你是个学风严谨、一丝不苟的人。

当代邓友梅《话说陶然亭》

4、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,但非常整洁,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,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,也一丝不苟地扣着。

当代刘心武《班主任》

5、童之长处即在于小处留心,大处明白,做事脚踏实地,一丝不苟。

近代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三五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