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成不居 【gōng chéng bù jū】
褒贬褒义
结构紧缩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古义:原意为任其自然存在,不占为己有。
今义:后用来表示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。比喻人的品格十分高尚。
功:功劳;功绩。
成:成就;成绩;成果。
不:表否定。
居:占有。
# 例句
1、他一直默默付出,从不张扬,即使功成不居,也依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。
2、这位科学家在科研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,但他功成不居,仍然坚持每天到实验室工作,追求更高的成就。
# 成语故事
春秋末期有个李聃,世称老子。老子初步认识到宇宙事物矛盾对立的客观规律,具有朴素的辩证观点。他认为:普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就是美,那就有美与丑的对立;都知道善就是善,那就有善与不善的对立。有和无是对立相生的,难和易是对立存在的,长和短是相对而言的,高和下是对立统一的,声音的大小、长短、高低、清浊是对立配合的,前和后是对立相从的。所以,同样道理,圣人治国,知道有为就有所不为,因而采用无为政策;知道有教就有所不教,因而施行不言的教育。万物各有活动,而圣人不去治理,即无为;万物各有生长,而圣人不占为己有,即无私;万物各有所为,而圣人不去掌握,即无为;事成功告,而圣人不以有功自居,即无私,正因为他不有功自居,所以人们就归功于他。
# 出处
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
春秋老子《老子》二章
# 引证
1、功成不居,贤将所难。
明李贽《史纲评要·周纪·赧王》
2、开国以来,文臣封侯自是始。朝野称贺,而国藩功成不居,粥粥如畏。
清赵尔巽《清史稿·曾国藩传》
3、恭惟大行,功成不居,议寝封禅,心栖冲虚。
晋潘岳《世祖武皇帝诔》
4、矫矫二疏,知微知终,功成不居,父子清风。
唐权德舆《二疏赞》
5、隐光藏用,功成不居。悠悠人世,鲜有知之者。
明沈守正《与陈云怡公祖》
6、今之从政者,患得患失,克如先生功成不居,第思乞休,几人哉!
清朱彝尊《跋王阳明先生家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