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束之高阁”详细解释

束之高阁 【shù zhī gāo gé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述补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把东西捆起来,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指弃置不用或置之不理。

比喻:比喻扔在一边,不用或不管。

束:捆。
之:第三人称代词。他、她、它。
高:从下向上距离大,与“矮”相对而言;离地面远,与“低”相对而言。
阁:放东西的架子。

# 例句

1、那本珍贵的古籍,自从被购入后,便一直束之高阁,鲜有人问津,仿佛被遗忘在了时间的角落。
2、领导们提出的许多创新建议,如果仅仅停留在讨论层面,不加以实施,最终只会束之高阁,成为空谈。

# 成语故事

庾翼仪容俊美,体魄伟岸,青年时代就具有宏大的治理国家雄才大略和抱负。那时候,京兆的杜乂、陈郡的殷浩都以才学闻名于世,被称为佼佼者。可是庾翼并不看重他们,经常对别人说:“这类人,应当弃置不用,等到天下太平了,再考虑对他们的重用他们。” “束之高阁”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。它的意思是,把某物捆起来,放在高阁之上,用来比喻弃置不用。

# 近义词

打入冷宫
置之不理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不顾
置若罔闻

# 反义词

物尽其用
爱不忍释
爱不释手

# 同义异形

置之高阁
束置高阁

# 出处

庾稚恭既常有中原之志。
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

# 引证

1、射策除郎,明经拜爵……车载斗量,束之高阁。

南朝梁费昶《赠徐郎》

2、及遭忧患以来,功名之心束之高阁,求祖道愈亟,遂再以前事访诸圣安。

元耶律楚材《湛然居士文集·八·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》

3、京兆杜乂,陈郡殷浩,并才名冠世,而翼弗之重也;每语人曰:“此辈宜束之高阁,俟天下太平,然后议其任耳。”

唐房玄龄等《晋书·庾翼传》

4、到南京撤退,他又把这个决议束之高阁,直到现在还没有承认。

现代周恩来《论统一战线》

5、读《春秋》未知十二公,已谓“三传”可束之高阁。

北宋司马光《论风俗札子》

6、余年十五六,即学为诗。后以奔走四方,东西南北,驰驱少暇,几几束之高阁。

清黄遵宪《人境庐诗草·自序》

7、都是朋友们的宠锡嘉贶……常常是在拜领之后就进了储藏室或是束之高阁。

现代梁实秋《雅舍小品·搬家》

8、麦子种完,犁铧一挂,就到了白露;这时节,锄头也就要束之高阁了。

当代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(中)七章

9、就由于经济的压迫,包房间不得不退掉,小家庭之念暂时束之高阁。

现代茅盾《清明前后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