愤世嫉俗 【fèn shì jí sú】
结构并列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痛恨、憎恶腐朽的社会现状及庸俗的世态。
# 易错
①“世”不可写作“事”。②“嫉”不可写作“忌”。
# 例句
1、虽然她外表温柔,但内心却隐藏着对社会的愤世嫉俗,对许多事情都持批判态度。
2、他在年轻时曾有过一段愤世嫉俗的岁月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的心态逐渐变得平和。
# 成语故事
愤世嫉俗”原作“愤世嫉邪”。韩愈(公元768—824),字退之,唐朝河阳人。尊崇儒术,排斥佛老,通六经百家之学,创作颇多,各种体裁的作品,都有卓越的成就。他个性耿直,直言极谏,因而一再的被贬官,但不论治理那个地方,总是留下很好的治绩,深受百姓爱戴。在宦海上的浮沈,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,常让他有志不得伸,因此藉著文字,把志向和生命发挥到极致,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,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,一扫南北朝以来形式主义为主的浮华文风。带动了文学上的改革,不仅影响了当代,也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宋代,振兴了散文,称之为“古文运动”。这一篇是韩愈抒发对社会、人性的看法,提到有一个姓谈的书生写了一篇〈崔山君传〉,对不合理的社会现状,表达了愤恨,以及憎恨邪恶的势力,似有著隐遁的决心。而这个部分让他觉得一般人很少能够不与禽兽异物相同,而将人类应有的性情发挥到极致的。韩愈对人生所抱持的态度是属于入世的,因为遵行儒家思想,对于社会应当贡献己力,而非佛老那种出世、无为的消极生活态度。后来“愤世嫉俗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对痛恨腐败的社会现状及庸俗世态的痛恨。
# 引证
1、仆开卷见司业吴公之文。嗟乎!吴公之言愤世嫉俗,可为万世戒,而益有以见文卿孝于其亲,异于流俗万万也。
元赵孟頫《书吴幼清送李文卿归养序后》
2、仆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,不敢示世人,恐以言语获罪。
清戴名世《与刘大山书》
3、为了一个黄毛丫头,就那么愤世嫉俗,真是小题大做!
现代钱钟书《围城》四
4、说起愤世嫉俗的话,自然处处都有枭獍;但是平心而论,又何必人人都是枭獍呢?
近代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〇一回
5、这些画家实际上都是当时南北各地不满于现实的文人,他们的愤世嫉俗,满腹牢骚,不合时宜。
现代马南邨《燕山夜话·古代的漫画》
6、却还有一奇绝的事,出人意料之外者。有一人以恃才傲物、愤世嫉俗,变为异类。
清东鲁狂生《醉醒石》六回
7、所以我敢代她要求她的意见被考虑;但章女士同时又戴着愤世嫉俗的颜色眼镜,所以我又敢代她声明她的意见是不免带几分病态的。
现代茅盾《蚀·追求》五
8、后来同他谈起时事,谁知他并不是个渔者出身,也是个清流高士,因为愤世嫉俗,托渔而隐的。
近代吴趼人《痛史》一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