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醍醐灌顶”详细解释

醍醐灌顶 【tí hú guàn dǐng】朗读

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佛教以醍醐灌人之顶。

比喻:多比喻灌输智慧,使人彻底醒悟,也比喻精微的道理,给人以极大的启发。

今义:现也比喻使人感到清凉舒适或对某个事理豁然醒悟。

醍醐: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;酥酪上凝聚的油。佛教用来比喻最高的佛法。
灌顶:佛教仪式,弟子人门须经本师用醍醐或水浇灌头顶。

# 提示

含赞叹意。

# 例句

1、名师的指点就像醍醐灌顶,让我大彻大悟。
2、听了她的解释,我顿时犹如醍醐灌顶

# 成语故事

《本草纲目》中有记载:“在制作奶酪的过程中,顶层凝固的部分被称为酥,而酥之上那如同油脂的部分,便是醍醐。”这段话描绘了醍醐作为奶酪中的一个特殊部分,因其独特的质感和味道,被人们誉为“仙家酒”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醍醐逐渐超越了其本身的物质意义,成为了一种象征。因其稀有和卓越的品质,醍醐被用来比喻那些出类拔萃、非凡的人物或事物。 在佛教中,有一个庄严的仪式叫做灌顶。这个仪式最初起源于印度,并在后来传播至世界各地。在印度,国王登基或太子册封时,会使用来自四方的海水进行灌顶,象征“富有四海”,即统治整个世界。这个仪式在后来演化为密教中弟子入门的重要环节。在这个仪式中,师父会用盛有宝瓶的净水洒在弟子的头顶,这被称为“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”。这个仪式寓意着师父向弟子传授智慧和法力,使其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醍醐也被用于灌顶仪式,象征着用最高级的智慧和法水来启迪弟子的心灵。

# 近义词

茅塞顿开
大彻大悟
振聋发聩

# 反义词

如堕烟雾
百思不解
如坐云雾

# 引证

1、相公闻语,由于(犹如)甘露入心,夫人闻之,也似醍醐灌顶。

当代王重民等《敦煌变文集·山远公话》

2、又所蒙处分,令问维摩,闻名之如露入心,共语似醍醐灌顶。

当代王重民等《敦煌变文集·维摩诘经讲经文》

3、不知爸爸刚才是出于谦虚,还是这会儿突然醍醐灌顶,大彻大悟啦!

当代母国政《我们家的炊事员》

4、其宿酲未解,病暍未苏,得此而食,世俗所谓醍醐灌顶,甘露洒心,正谓此也。

元王祯《农书》卷八

5、宋江觉道这酒馨香馥郁,如醍醐灌顶,甘露洒心。

元末明初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二回

6、宝玉听了,如醍醐灌顶,嗳哟了一声方笑道:“怪道我们家庙说是铁槛寺呢,原来有这一说。”

清曹雪芹《红楼梦》六三回

7、我读过郝先生的许多文章,每每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。

当代王小鹰《丹青引》二六

8、好东西也,吃下去,醍醐灌顶,甘露洒心,好东西也。

元马致远《岳阳楼》二折

9、每一回,当我从草坪上爬起来时,从远处高山大岭奔涌而来的浩然之气,便会像醍醐灌顶一样融遍我的全身。

当代刘醒龙《〈刘醒龙文集〉自序》

10、又何苦嘈嘈杂杂,闹得人头脑昏沉才能得到醍醐灌顶的妙味呢?

现代郁达夫《日本的文化生活》

11、得之者瓦砾成金,悟之者醍醐灌顶。

南唐静筠二禅师《祖堂集·二·后疏山和尚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