瞻前虑后 【zhān qián lǜ hòu】
褒贬中性
结构联合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。也形容顾虑太多,犹豫不决。
# 例句
1、在做决策时,他总是瞻前虑后,确保万无一失。
2、面对机遇,他瞻前虑后,最终错失了良机。
# 成语故事
屈原的《离骚》深刻反映了他一生的际遇与情感。在这首长篇诗歌中,屈原倾诉了自己被放逐后的悲愤,同时坚定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忠诚与热爱。屈原认为,真正的圣人应当“瞻前顾后”,正如他在诗中所写:“瞻前而顾后兮,相观民之计极。”这意味着圣人应当回顾历史,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,同时也应关注人民的需求和期望,为后世提供指引。这种对历史与未来的深思,不仅体现了一种对过去的尊重,也展现了对未来的责任。成语“瞻前顾后”便源于此,也有“瞻前虑后”“顾后瞻前”等表述,用以形容一个人在行动之前,既考虑前方的道路,又回头看看已走过的路,既表现了对未知的谨慎,也反映了对过往的反思。然而,当这种思考过度时,也可能导致犹豫不决,顾虑重重。因此,“瞻前顾后”也常被用来比喻那些做事谨慎周密,但过于谨慎而难以决断的人。
# 出处
你们小孩子家,只顾得眼前一点,不晓得瞻前虑后,这点算盘都不会打,我看你们将来怎样好啊!
清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四七
# 引证
1、设若芮克刚他们不知道这事,还是那样瞻前虑后地犹豫不决,待到魏楚藩计定,真个砍下几颗脑袋,弟兄伙一害怕,谁还敢再闹散伙?
当代佚名《人民日报》1961.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