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风破浪 【cháng fēng pò làng】
褒贬褒义
结构主谓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驾驶着帆船,乘着风势,冲开浪头前进。也指奋勇向前或事业迅猛发展。
比喻:比喻志向远大,不怕困难,奋勇前进。
今义:后比喻人的志向远大,气魄雄伟,奋勇前进。
长风:从远处吹来的风,大风。
破:打败,打垮。
浪:像波浪起伏的。
# 例句
1、在人生的道路上,我们需要长风破浪,勇往直前,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。
2、在学习新知识或技能时,也需要长风破浪的勇气和毅力。
# 成语故事
南朝宋时期,猛将宗悫自小便怀揣着豪情壮志。他的家乡文风鼎盛,重视文学与哲理的研习,然而宗悫却对武艺情有独钟,对舞枪弄棒有着浓厚的兴趣,因此并未得到家乡人的广泛赞誉。据史书记载,宗悫的兄长宗炳曾好奇地询问他的志向,宗悫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。”宗炳听后,虽感惊讶,却也担心宗悫的志向若不能实现,恐怕会给家族带来不利。然而,宗悫的成年岁月证明了他的豪情壮志并非空谈。当宋朝征伐林邑之际,他毫不犹豫地投奔刘义恭,自告奋勇地领兵出征,最终成功攻破敌军。更令人敬佩的是,他在凯旋归来时,除了随身衣物外,没有带回任何战利品,这种高尚的品质赢得了文帝的极高赞誉。在孝文帝和孝武帝两朝,宗悫都是一位威名远扬的猛将。他在平定蛮族叛乱、征伐林邑以及讨平刘诞的军事行动中立下了赫赫战功。他那“乘长风破万里浪”的豪情壮志,不仅令同代人钦佩,更让后世敬仰。后来,人们便用“长风破浪”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不畏艰难,勇往直前的人。这个成语也常被写作“乘风破浪”或“破浪乘风”,用以赞美那些具有坚定信念和勇气,敢于面对挑战、克服困难的人。
# 出处
悫年少时,炳问其志,悫曰:愿乘长风破万里浪。
南朝梁沈约《宋书·宗悫传》
# 引证
1、长风破浪,溺群魔于不二之门;大山出云,茂正法于说三之圃。
宋钱俨《建传教院碑铭》
2、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
唐李白《行路难》诗
3、长风破浪,敢忘昔日之规;南巷齐名,永绝今生之望。
唐李商隐《祭处士房叔父文》
4、老矣身如万斛舟,长风破浪若为收。江山若有逢迎意,到处何妨为少留。
宋朱熹《次韵择之将近丰城有作》诗
5、长风破浪我亦曾,顺逆偶尔非人能。
元萨都剌《高邮阻风》诗
6、长风破浪势若舞,昆仑碣石系两肘。
明宗臣《新安道中》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