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七步之才”详细解释

七步之才 【qī bù zhī cái】朗读

褒贬褒义 结构偏正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七步成诗的才能。指敏捷的文才。

古义:原指曹丕对兄弟曹植相逼,限七步成诗。

今义:后用以形容才思敏捷。

七:数名,六加一。
步:古时一举足叫跬(半步);两足各跨一次叫步。今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。
之: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
才:才能。

# 例句

1、这位作家以七步之才闻名文坛,他的小说情节跌宕起伏,引人入胜。
2、在即兴演讲比赛中,李明展现了七步之才,凭借一段精彩发言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。

# 成语故事

汉末, 曹操的儿子曹丕从汉献帝手里篡夺了帝位, 称魏文帝。文帝的同母弟东阿王曹植, 十来岁时就能吟诗作赋, 而且写得又快又好。曹操生前特别喜欢他,曹丕则常怀忌妒。一次, 文帝狠巴巴地对曹植说:“人家都说你才思敏捷, 可我没有面试过。现在限你七步之内, 就要写成一首诗; 如果不能,我就要行大法, 治你欺诳之罪。”曹植无奈, 只得遵命。他还没走满七步, 就做了首诗, 大意是: 煮豆做汤菜, 豆汁熬出来。豆萁在锅底下烧, 豆子在锅里吱吱叫。它们原是同一支根上长出来的, 为什么要这样自相煎熬。据说曹丕听了, 也深深感到内疚哩。

# 近义词

八斗之才
出口成章
文不加点
倚马可待
信手拈来
七步成诗
七步成章

# 反义词

才疏学浅
江郎才尽
胸无点墨
呆头呆脑

# 同义异形

七步成章
七步成诗
才高七步

# 出处

文帝(曹丕)尝令东阿王(丕弟曹植)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,应声便为诗曰:“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;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;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”帝深有惭色。

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

# 引证

1、别人都说郭大有七步之才。你没有旧作,吟一首新诗也好嘛!

现代唐浩明《曾国藩》第一部第七章

2、收下笔便就,不立稿草,文将千言,所改无几。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,深奇之,帝曰:“虽七步之才,无以过此。”

唐李百药《北齐书·魏收传》

3、闻得老丈诗学有七步之才,想来素日篇什必多,特来求教。

清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八六回

4、盖素无七步之才,今老迈岂复事笔研耶?

宋周必大《曾无疑书》

5、这罗江东生将出来,学贯天人,才兼文武,聪明颖悟,出口成章,有曹子建七步之才,李太白百篇之赋。

明周楫《西湖二集》卷一五

6、白衣女子道:“素闻才女有七步之才,果能文不起草,走笔立就,那才算得名下无虚哩。”

清李汝珍《镜花缘》八八回

7、此视吾国七步之才,至性之作,相去远矣。

近代苏曼殊《与高天梅论文学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