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辕北辙 【nán yuán běi zhé】
褒贬贬义
结构并列
组合联合式成语
# 基本释义
基本: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。
比喻: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。
南辕:车辕向南。谓车向南行。
北辙:使车轮走过的痕迹往北。
# 例句
1、他在追求事业成功的道路上,却选择了与市场需求背道而驰的策略,这简直是南辕北辙,难怪最后会遭遇失败。
2、小明想要减肥,但他每天都吃高热量的食物,并且不进行任何锻炼,这种做法完全是南辕北辙,他的减肥计划注定会失败。
# 成语故事
魏国欲攻赵国邯郸,谋士季梁在外使命途中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折返,去见魏王安厘。季梁对魏王说:“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人,驾车北行。我问他:‘你这般匆忙,何处去?’他答:‘我欲往楚国。’我疑惑,问:‘楚国在南,你何以北行?’他答:‘无妨,我马良好,行速快。’我告诫他:‘你马虽好,但北行非通楚国之路。’他答:‘无碍,我路费足。’我再次指出:‘你路费虽足,但北行非通楚国之道。’他答:‘无关紧要,我马夫最会驾驭。’此人真糊涂,方向错了,马再好,路费再足,马夫再巧,又有何用?只会离楚国越来越远。”季梁接着说:“大王欲霸业,必须以诚信取天下。大王现欲以强国精兵攻邯郸,建立威信,却如同那人欲南行却北行,只会离霸业越来越远!”这便是成语“南辕北辙”、“北辙南辕”的由来,后人用此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,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。
# 出处
犹至楚而北行也。
西汉刘向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
# 引证
1、鹊噪晴檐噪有因,南辕北辙聚兹晨。
清赵翼上元后三日芷堂过访草堂,次日梦楼亦至,喜而有作》诗之一
2、南辕北辙,诬圣师心,背理害道,不可胜数。
清魏源《〈书古微〉序》
3、更有一回,司机以为我是人生地不熟的外来客,南辕北辙的大兜圈子。
现代梁实秋《雅舍小品·计程车》
4、者臣来,见人于大行,方北面而持其驾,告臣曰:“我欲之楚。”臣曰:“君之楚,将奚为北面?”曰:“吾马良。”臣曰:“马虽良,此非楚之路也。”曰:“吾用多。”臣曰:“用虽多,此非楚之路也。”曰:“吾御者善。”此数者愈善,而离楚愈远耳。
西汉刘向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
5、用这种总结报告的内容要求于文学作品,就不免南辕北辙了。
现代于晴《批评和量文的尺》一
6、禽兽可已而不已,土木可已而不已,民脂有尽,上欲无穷,是犹欲挽贫返弱,亦何异南辕而北辙也。
近代蔡东藩《慈禧太后演义》第三六回尾评
7、舍此而求统一,无论出何花样,弄何玄虚,均为南辕北辙,实属未敢苟同。
现代毛泽东《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》
8、前山万仞如壁立,南辕北辙何时停。
宋胡仲弓《过大官岭》诗
9、南辕北辙成何事,细数平生愧不如。
明罗钦顺《次韵答曾蠡海》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