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两败俱伤”详细解释

两败俱伤 【liǎng bài jù shāng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并列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争斗或争执中的双方都受到损伤。也泛指两人同时在某种情况下遭受损害。

两:指双方。
俱:全;都。
伤:受伤。
败:失利。

# 例句

1、在那次激烈的商业竞争中,两家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,结果却两败俱伤,都没有实现预期的收益。
2、如果我们不能通过协商解决问题,继续这样对抗下去,只会让我们两败俱伤,对谁都没有好处。
3、他们之间的争吵越来越激烈,最终双方都失去了理智,导致了两败俱伤的结局。

# 成语故事

战国时代,齐宣王打算发兵去攻打魏国。当时齐国有一个幽默善辩的人名叫淳于髡,他知道了,便去见宣王,说:“韩子卢是最有名的猎犬,东郭逡是最著名的狡兔。有一天,韩子卢追赶东郭逡;一只在前面拼命地逃,一只在后面拼命地追,绕着山脚追了五圈,越过山头又追了五趟,直到后来它两个都跑得精疲力竭了,就全部倒在路边,死掉了。这时,来了一个种田的人,他弯下腰去,毫不费力地拾起一只狡兔和一只猎犬。现在,如果齐国攻打魏国,必定兵连祸结。这场战争不是短期之内可以结束的。结果,必将使双方士兵都打得焦头烂额,疲惫不堪!而且也极大地加重了百姓的负担,落得民穷财尽,两败俱伤。那时候,秦国和楚国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、长驱直入,占领齐、魏两国,就像种田的人毫不费力地拾到一只狡兔和一只猎犬一样。”   齐宣王听了,觉得淳于髡的话非常有道理,就放弃了攻打魏国的念头。

# 近义词

鹬蚌相争
鸡飞蛋打
鱼死网破
玉石俱焚
同归于尽

# 反义词

两利俱存
两全其美
相得益彰

# 出处

有两虎争人而斗者,管庄子将刺之。管与止之曰:“虎者,戾虫;人者,甘饵也。今两虎争人而斗,小者必死,大者必伤。子待伤虎而刺之,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。”

汉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四

# 引证

1、(马仲良、袁湘真)因山人争媾起见,两败俱伤。

明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·二四·灵岩山》

2、近世有一士夫,得人私书,奏而诘之,两败俱伤,为公论所薄。

明于慎行《榖山笔麈·五·臣品》

3、贼若一到,你自去逃生,切不可顾恋着我,做了两败俱伤。

明末清初李渔《无声戏》五

4、若教他无端马革将尸裹,倒不如早向蛟龙腹内藏。还思想,休使这前功尽弃,坐看他两败俱伤。

清佚名《比目鱼·假神》

5、打到最后一人,我们还是不降伏的!还是讲和了好,免得两败俱伤。

现代郑振铎《桂公塘》五

6、虽有圣智不能与谋,谋之而不可为,为之而不可成,至其甚,则俱伤而两败。

宋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宦者传论》

7、在人劳而无益,在我徒然妄想,此是两败俱伤之象也。

宋邵雍《梦林玄解·簆》

8、你们从未见此等恶状,必然跑避。彼忘命杀出,若遏其归路,必致两败俱伤。

清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一〇二回

9、他大概想据守山海关,等满洲兵同我大顺军在北京近处厮杀得两败俱伤,然后乘机夺取北京,为崇祯帝后报仇。

现代姚雪垠《李自成》八卷一七章

10、倘若大人再要回护他三人,将来一定两败俱伤,于大人反为无益。

清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八回

11、这两种运动合起来便能够互收效益,分开来定要两败俱伤。

现代闻一多《文艺与爱国》

12、大铖回答:北方几省早已是流寇的天下,清兵去向流寇“收复失地”,我们乐得坐山观虎斗,等待他们两败俱伤的有利时机。

当代谷斯范《新桃花扇》第一九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