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功好大 【xǐ gōng hào dà】
褒贬中性
结构联合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喜爱干大事,建大功业。多形容浮夸的作风。
喜:爱好。
功:功绩,成就。
好:爱好,喜欢。
大:跟“小”相对。
# 成语故事
《新唐书·太宗本纪》中的这段记载,对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进行了评价。文中提到,尽管唐太宗被比作古代圣明的周武王,但他晚年时也受到了个人欲望的影响,重新推崇佛教,兴建佛塔(浮图),并且热衷于完成宏伟的事业和建立显著的功绩,频繁地派遣军队进行远征。这些行为被认为是那些才能平庸的君主常有的做法,也因此给后人留下了批评的空间。
成语“好大喜功”便源自于此,最初用来形容喜欢做大事、立大功的心态。现在,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那些喜欢大张旗鼓、过分铺张或浮夸的行为或作风。
# 出处
痛言边事,甚激切,谓兵祸甫息,喜功好大,前世覆辙也。
宋林希逸《永嘉林国辅墓志铭》
# 引证
1、喜功好大,妄逞材能。
清平步青《霞外捃屑·彭尚书奏折》
2、夫王者不治夷狄,今责番夷以差发,非若秦,汉喜功好大勤远略者之所为也。
明严从简《异域周咨录》
3、出位逾分以为其所不得为,喜功好大而为其所不必为,皆非臣之志也。
明王家彦《冏寺读杨文襄体国堂记有感》
4、不固其本,而徒事喜功好大之为,则如元嘉之谋北伐,宜和之图燕云,不惟无功,而且有大患。
清李聿求《鲁之春秋·二·义旅一·吴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