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大喜功 【hào dà xǐ gōng】
褒贬贬义
结构并列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指不顾条件是否许可,一心想干大事,立大功。
古义:原指封建帝王喜欢用兵,炫耀武功。
今义:泛指不顾客观条件,一心想做大事,立大功。现多用以形容铺张浮夸的作风。
好:喜爱,与“恶”相对。
大: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。
喜:爱好。
功:劳绩,成绩,与“过”相对。
# 易错
注意"好大喜功"的"好"读hào,是四声。
# 例句
1、他总是好大喜功,喜欢夸大自己的成就,却忽略了团队的努力和贡献。
2、这位领导好大喜功,一味追求政绩工程,却忽视了实际的经济效益和民生问题。
# 成语故事
“好大喜功”形容铺张浮夸的作风。此典出自罗泌《路史·前纪》卷四《蜀山氏》:“昔者汉之武帝,好大而喜功。”
西汉武帝刘彻(公元前140~前87年在位)统治期间,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,“独尊儒术”,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;并采用法术、刑名以加强统治。他颁行“推恩令”,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,以削弱割据势力;设置十三部刺史,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。他征收商人资产税,打击富商大贾;又采纳桑弘羊的建议,把冶铁、煮盐、铸钱收归官营;设置平准官、均输官,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。同时,他兴修水利,移民西北屯田,实行“代田法”,发展农业生产。他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各国,加强对西域的统治,并发展了经济文化交流。又派唐蒙至夜郎,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个郡。他还任用卫青、霍去病为将,攻打匈奴,解除匈奴威胁,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。
刘彻十六岁当皇帝,在位五十三年,做过一些前人未做过的事情,因此罗泌说他“好大喜功”——一心想做大事,立大功。但是,由于他崇尚武力,加之举行封禅,祀神求仙,挥霍无度,使徭役繁重,农民大量破产流亡。天汉二年(公元前99年),齐、楚、燕、赵和南阳等地都爆发农民起义。
# 出处
至其牵于多爱,复立浮屠,好大喜功,勤兵于远,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。
北宋宋祁、欧阳修等《新唐书·太宗纪赞》
# 引证
1、唐自贞观定制,以省台寺监理天下之务,官脩其方,未之或改。明皇因时极盛,好大喜功,于财利之事尤切。
宋洪迈《容斋续笔·用计臣为相》
2、秦始皇、汉武帝、唐太宗欲无夷狄,是皆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之过。
宋朱熹《郑公艺圃折衷》
3、我们做官吏的……万不可好大喜功。
当代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二十章
4、昔者汉之武帝,好大而喜功。
宋罗泌《路史·前纪》卷四
5、你在人前夸大嘴,说我怎样的好大喜功。
当代郭沫若《屈原》第二幕
6、唉唉! 他原不是好大喜功、喜欢为公众事务活动的人呀!
当代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十八章
7、说者以为武帝好大喜功而不知强勉学问。
南宋陈亮《(宋)陈亮集·九·勉强行道大有功论》
8、冯总统国璋,自悼亡后,免不得见物怀人,犹留余痛。偏这位好大喜功的段总理,时来絮聒,今日借款,明日调兵,说得天花乱坠。
近代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演义》第八九回
9、敌人是好大喜功,贪多务得的……
现代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一三章
10、偏偏又碰着这位胡统领好大喜功,定要打草惊蛇,下乡搜捕;土匪没有办到一个,百姓倒大受其累。
清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一七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