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如鸿毛 【qīng rú hóng máo】
褒贬中性
结构偏正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像大雁的羽毛一样轻。
比喻: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,对事情的发展,无关紧要,无足轻重。
轻:重量小;比重小。
如:如同。
鸿毛:鸿雁的毛,比喻轻微或不足道的事物。
# 例句
1、没用的项目轻如鸿毛,但对于小公司来说帮助却很大。
2、在他眼中,金钱的价值轻如鸿毛,真正重要的是友谊和诚信。
# 成语故事
汉武帝时期,司马迁与李陵同朝为官,十分敬佩李陵的人格魅力。后来,李陵在与匈奴的战斗中被俘并投降,汉武帝十分愤怒,赐死了李陵全家。在一次朝见时,司马迁表达了李陵已经尽力的观点。汉武帝见司马迁为李陵辩护,更加怒不可遏,下令对司马迁施以腐刑。司马迁遭受了最羞辱的刑罚,感叹“伴君如伴虎”。他曾想过自尽,但又觉得自己的死就像蚂蚁一样微不足道。他想起好友任安曾询问他“进贤之义”,他尚未回复,于是决定写封回信。在信中他写道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……”这封信表达了他的愤慨和不满,同时也阐述了他忍辱负重的原因——为了完成伟大的历史巨著《史记》。不久后,汉武帝意识到对司马迁的惩罚过于严厉,于是任命他为中书令。这便是成语“轻于鸿毛”的由来,后演化为“轻若鸿毛”、“轻如鸿毛”等,用来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。
# 出处
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趣异也。
西汉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
# 引证
1、谁轻如鸿毛,谁密如凝脂。
唐陆龟蒙《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》诗
2、可以革蛊成新则为之,可以表正天下则为之。一身之去就,轻如鸿毛,不足计。
宋胡宏《与樊茂实书》
3、梅伯死轻如鸿毛,有何惜哉?
明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六回
4、下午刻过时,即轻如鸿毛,亦必沉之。
清魏文衷《 绣云阁》下
5、况圣人有云:女子立一名,重如泰山;失一名,轻如鸿毛。奴家怎肯忘廉耻,使我父亲遗臭于万世?
清惜阴堂主人《二度梅》一八回
6、那种庸人哲学轻如鸿毛,我觉得实在很可笑,也实在是不屑一顾。
当代阎真《沧浪之水·序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