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不虚得 【míng bù xū dé】
褒贬中性
结构主谓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盛名不是凭空获得的。指名实相符。
名:声誉,名誉,名声。
不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。
虚:不真实的。
得:获取,接受,得到。
# 例句
1、这家老字号餐馆的名声果然名不虚得,菜品色香味俱全,让人回味无穷,难怪吸引了无数食客慕名而来。
2、这家餐厅以其精湛的烹饪技艺和地道的本帮菜闻名遐迩,顾客们纷纷称赞其“名不虚得”,每一道菜都让人回味无穷,真正体现了其作为城市美食地标的实力
3、这位年轻画家的作品在展览上大放异彩,每一幅都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独特的视角,证明了他在艺术界的名声确实是名不虚得。
# 成语故事
战国时,齐国公子孟尝君爱好养士,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。在他担任上卿时,受封古代薛国之地,约在今山东省滕县附近。司马迁在撰写《史记》时,曾在孟尝君的传记后写下自己的看法。他说自己曾经到过薛地,发现这个地方的人比较凶悍、残暴,和附近邹、鲁地方的人不一样。问了人,才知道原来这是因为孟尝君喜欢养士,许多人慕名而来,移居的人数约有六万多户,结果使得薛地龙蛇杂处。可见他果真是与传说中爱好宾客的名声相符,司马迁因此说“名不虚矣”!
# 出处
(杜牧)问李(司空)云:“闻有紫云者,孰是?”李指示之。杜凝睇良久,曰:“名不虚得,宜以见惠。”
唐孟棨《本事诗·三·高逸·三》
# 引证
1、倩娘端妍绝伦,紫云名不虚得。
明谢肇淛《五杂俎·人部四》
2、此画多蜀人笔法,亦传是小高所作,落笔高妙,名不虚得也。
宋黄庭坚《豫章集·二七·书土星画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