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:意思是负有盛名的人必有实学。形容名实相符,名不虚传。
古义:原指负有盛名的人定有真才实学。
今义:后形容名实相符,名不虚传。
沛国刘臻,窃于公馆访《汉书》疑事十余条,并为剖析,皆有经据。臻谓所亲曰:“名下定无虚士。”
唐姚思廉《陈书·姚察传》
1、妹子素日久仰姐姐大才…今得幸遇,真是名下无虚。。
清李汝珍《镜花缘》五二
2、余素不识足下…今略领言论,足征名下无虚。
清张集馨《道咸宦海见闻录·道光二十七年》
3、果能文不起草,走笔立就,那才算得名下无虚哩。
清李汝珍《镜花缘》八八回
4、池中鱼色异常……俨如江西 景德镇所烧窑器,瑰玮可观,可谓名下无虚矣。
清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三
5、见你这番英雄气概,况又这等年纪还是这样精神,真是名下无虚!
近代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五回
6、洛阳才子,名下无虚。细玩佳章,自生健羡。
明无心子《金雀记·定婚》
7、弟在人丛中偷看,吾兄武艺出群,阵法娴熟,果然名下无虚。
清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八九回
8、方鸿渐表示不知道汪太太会画,出于意外;赵辛楣表示久闻汪太太善画,名下无虚。
现代钱锺书《围城》七
9、早觉他们是一定要发达的,果然不出所料:足见文章有价,名下无虚。
清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