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怙恶不悛”详细解释

怙恶不悛 【hù è bù quān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连动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坚持作恶,不肯悔改。

怙:依靠,凭恃。
恶:罪过,罪恶。与“善”相对。
不:非,不是。
悛:悔改。

# 例句

1、尽管家人和朋友多次劝诫,但他怙恶不悛,沉迷于赌博,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。
2、他曾因欺诈行为被判刑,但出狱后却怙恶不悛,继续欺骗他人,最终再次被捕。

# 成语故事

春秋时期,诸侯混战。鲁隐公六年五月十二日,郑庄公攻打陈国,结果取得了。由此,不禁使人想起一件往事:前一年,卫国州吁联合陈国攻打郑国,当时郑庄公向陈桓公求和,陈桓公坚决不答应。当时,陈五父(桓公之弟)劝谏陈桓公说:“亲近善人,友睦邻邦,是国家非常宝贵的策略。您还是答应郑国的求和的请求吧。”陈桓公说:“宋、卫这两个大国难以对付,小小的郑国能把我怎么样呢?”陈桓公最终没有答应郑国求和的请求。   史官评论这件事说:为善的机会不可失掉,作恶的行为不该助长,这两句话,就是对陈桓公的告诫。助长罪恶却不加以改正,势必要自遭其祸。到那时候,即使想挽救它,也是办不到的。   《商书》说:“罪恶的行为是很容易蔓延滋长的,就像燎原的烈火一样,不能够靠近,难道还能够扑灭它吗?”周朝的大夫周任曾经说过:“治理国家的人,对待恶事应像农夫对待田间杂草一样,将它们连根铲除,不让它们再生长出来。只有这样扼制恶事,善事才能得到发扬。”

# 近义词

执迷不悟
至死不悟
死不悔改
死不改悔
怙终不悛

# 反义词

洗心革面
痛改前非
改邪归正
改恶从善
改过迁善
悔过自新

# 同义异形

为恶不悛
长恶不悛
怙恶不改
怙终不悛
怀恶不悛
讳恶不悛
稔恶不悛

# 出处

负罪之人,多非善良,贪残凶暴,无所不至。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,其或怙恶不悛,恃远肆毒,小民罹殃,卒莫上诉。

北宋王化基《澄清略》

# 引证

1、其或怙恶不悛,举众讨之,顾亦未晚也。

元脱脱等《金史·一〇九·许古传》

2、怙恶不悛,密弄线索。

明文秉《先拨志始》

3、讵杨氏怙恶不悛,仍施诡计。先谋提前放假,又图停课考试。

现代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为北京女师大学生拟呈教育部文二件》

4、长恶不悛,从自及也。

春秋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

5、若能悔悟首实,则原其罪;若迷谬怙恶不悛,然后绳之以法不少贷。

明宋濂、王袆等《元史·一九二·周自强传》

6、各国同声其罪,视其悔祸之迟速,援赔偿兵费例,罚锾以分劳各国。若必怙恶不悛,然后共灭其国。

清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公法》

7、顺天府府丞刘志选希图江南巡抚,奉魏珰的意思,奏论皇后父张国纪怙恶不悛,欲借徐自强所供撼动中宫。

清江左樵子《樵史通俗演义》一二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