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拒人千里”详细解释

拒人千里 【jù rén qiān lǐ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动宾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形容对人态度傲慢。

拒:不接受。
人:别人,他人。
千:数目,十个一百。
里:中国市制长度单位。

# 例句

1、我们诚心诚意去协商解决争端,他们却摆出一副拒人千里的姿态。
2、他摆出一幅拒人千里的傲慢神态。

# 成语故事

战国时期,鲁平公打算任用孟子的学生乐正子来主持国政,这让孟子喜出望外。另一个弟子公孙丑问道:“他凭什么本事去治理鲁国呢?”孟子表示乐正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待人和善。孟子说:“夫苟好善,则四海之内,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,夫苟不好善,则人将曰:‘訑訑’、‘予既已知之矣’。訑訑之声音、颜色,距人于千里之外。士止于千里之外,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。与谗谄面谀之人居,国欲治,可得乎?”大意是:一个待人和善的人,会吸引四海之内的人们围绕在他身边,给他提供各种宝贵建议;而傲慢自大的人会对任何建议都嗤之以鼻,总是自以为是地说:“我早就知道了。”他的傲慢态度和面孔会让人们逐渐远离他。如果好人被拒于千里之外,那么邪恶小人就会出现。想要治国但与阿谀献媚的小人在一起,能实现吗?成语“拒人于千里之外”便源于此,比喻自以为是、态度傲慢,不愿与人接近或毫无商量余地。该成语也被称作“拒人千里”。

# 近义词

拒人于千里之外
拒人千里之外
距人千里

# 反义词

来者不拒
从善如流
平易近人
和蔼可亲

# 同义异形

拒人千里之外
拒人于千里之外
距人千里

# 出处

诣诣之声音颜色,距人于千里之外。

先秦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# 引证

1、见示各条,一一敬悉。以至交而兼姻戚,尚不宜面进箴规,欲吐还茹,岂吾固拒人千里耶。

清曾国藩《致郭意城》

2、这声音是那样的拒人千里,那么冷漠,那么生硬!

现代王旭烽《茶人三部曲》三部一二章

3、褒衣大袖,尧行舜趋,声颜,距(拒)人千里

清严复《救亡决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