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易近人 【píng yì jìn rén】
褒贬褒义
结构偏正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对人和蔼可亲,没有架子,使人容易接近。也指文字浅显,容易了解。
古义:原作“平易近民”。谓态度谦逊温和,使人容易亲近。亦谓文字浅显明白,使人容易了解。
今义:后指态度和蔼可亲。形容态度和蔼可亲,使人容易接近。
平易:(性情或态度)谦逊和蔼。
近人:跟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。
# 例句
1、他性格温和,平易近人,总是能够轻松地与同事们打成一片。
2、这位教授虽然学识渊博,但待人接物平易近人,深受学生们的喜爱。
# 成语故事
周公是西周时期著名政治家。他的名字叫姬旦,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,周武王姬发的弟弟,因为采邑在周,所以称他为“周公”。周公辅佐周武王伐纣,灭掉了商殷;周武王死后,周成王年少,周公代他摄政,亲自率领兵马东征,平定管叔、蔡叔的叛乱,然后又封邦建国,推行井田制,制定礼乐,建立各种典章制度,同时又十分注重礼贤下士,得到百姓拥护。周公被封于曲阜为鲁公,但他没去那里,仍旧留在都城辅佐王室。他派自己的大儿子伯禽接受封地,去曲阜为鲁公。伯禽受封鲁地,去了三年后才把那里的政治情况报告给周公。周公非常不高兴,就问他说:“已经三年了,才告诉我鲁地的形势,怎么这么晚呢?”伯禽答道:“我要改变那里的习俗,还要革新那里的礼法,花了三年时间才做完,因此报告晚了!”正巧这时,姜尚也来报告齐地的情况。他受封于齐地,才过了五个月,就来报告那里的政治形势。周公觉得惊奇,便问他说:“你怎么这么快就报告情况呀?难道齐地的政治已经整顿妥当了吗?”姜尚泰然自若地说:“是的,一切都安定了,我是简其君臣礼,从其俗也。”周公沉思了半晌,自言自语地说:“唉,鲁的后世可能要败于齐了,齐地一定会胜过鲁地!政不简不行,不行不乐,不乐则不平易,不平易百姓就不归服。为政简易的,百姓必然亲近,百姓亲近、归服才能强盛啊!”
# 出处
太公之理齐也,简其礼,从其俗,五月而政成。故周公叹曰:“夫平易近人,人必归之。”
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
# 引证
1、今天周总理接见我们时,是这样随随便便,平易近人,实在出我意外,我几乎激动得掉下泪来。
近现代沈醉《我这三十年》第一〇章
2、对象不同,因而文体有别,小说平易近人,杂文则陵劲淬砺。
现代郭沫若《洪波曲》一二
3、故周公叹曰:夫平易近人,人必归之。
宋佚名《历代名贤确论·列国通论》
4、朱使君平易近人,不作刑威,顺众情,布公道。
明韩邦奇《朝邑县大庆关创建戍城记》
5、他平日常在图书室翻书,又常和年轻同事们下棋打球,大家觉得他平易近人,和他比较熟。
杨绛《洗澡》一部五章
6、凡昌黎与东野联句,必字字争胜,不肯稍让;与他人联句,则平易近人。
清赵翼《瓯北诗话·韩昌黎诗》
7、倘以为他秉性平易近人,所以憎恨了道学先生的谿刻,那是一种误解。
现代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买〈小学大全〉记》
8、历任典方州,惠泽必沾被,坐镇资老成,近人总平易。
唐孙华《三中丞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