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三人成虎”详细解释

三人成虎 【sān rén chéng hǔ】朗读

褒贬贬义 结构紧缩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三个人都说街市上有老虎,别人便以为真有老虎。

比喻:比喻谣言重复多次,就能使人信以为真。

今义:后比喻流言惑众,使人以假为真。

三:基数。三。
人: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。
成:变成,成为。
虎:兽名。通称老虎。

# 例句

1、在网络上,关于某个事件的谣言很容易传开,因为“三人成虎”,一旦有人相信并传播,就会迅速扩散开来。
2、同事之间的闲聊中,有时会出现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情,但是“三人成虎”,如果不加以澄清,很容易让人误解。

# 成语故事

战国时代,各国之间互相攻伐,为了大家能够真正遵守信约,通常都是将太子交给对方做人质。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。临行前,他对魏王说:“如果现在有一人来对您说街市上有老虎,大王相信吗?”魏王道:“我不相信。”庞葱说:“如果再有第二个人来对您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,大王相信吗?”魏王道:“我有些将信将疑了。”庞葱又说:“如果有第三个人对您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,大王相信吗?”魏王道:“我当然会相信。”庞葱就说:“街市上没有老虎,这是明摆着的事,可是经过三个人这么一说,好像真的有了老虎。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,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,而且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,希望大王明察。”魏王说:“一切我自有主张。”   庞葱陪太子回国后,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。   市集人口集中的地方,当然不会出现老虎。说市上有虎,明显是造谣、欺骗,但许多人这样说了,如果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,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。

# 近义词

众口铄金
曾参杀人
三告投杼
谬种流传
以讹传讹
讹以滋讹
一人传虚,万人传实

# 反义词

眼见为实

# 同义异形

三人成市虎
三人市虎

# 出处

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,谓魏王曰:“今一人言市有虎,王信之乎?”曰:“不信。”“二人言市有虎,王信之乎?”曰:“不信。”“三人言市有虎,王信之乎?”王曰:“寡人信之。”庞恭曰:“夫市之无虎也明矣,然而三人言而成虎……”

战国韩非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
# 引证

1、闻三人成虎,千夫揉椎,众品所移,无翼而飞。

西汉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

2、众口铄金虽可畏,三人成虎我犹疑。

宋苏颂《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十四首》诗其二

3、正是积毁成山,三人成虎。到开皇二十年十月,隋主御武德殿,宣诏废勇为庶人。

清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二回

4、无论是流言还是传奇,其来源都是捕风捉影,而渠道都是道听途说,其结果则有时候三人成虎,有时则画虎不成反类犬。

当代西岭雪《西望张爱玲》

5、古人有言,众口铄金,三人成虎,不可不察也。

春秋邓析《邓析子·转辞》

6、三人成虎事多有,众口铄金君自宽。

宋黄庭坚《劝交代张和父酒》诗

7、嗟乎!百犬吠声,积羽折轴;十夫挠椎,三人成虎。此墨翟有素丝之悲,阮籍有穷途之哭也。

明王廷陈《寄舒子》

8、且类曾参杀人,三人成虎。忧谗畏讥,不可终日。

现代郑振铎《劫中得书记·序》

9、构虚为实尽枝辞,直道公心自不欺。众口铄金虽可畏,三人成虎我犹疑。

宋苏颂《苏魏公文集·一〇·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十四首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