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,学习精妙成语,传承千年智慧

您当前的位置: 成语大全 >  成语“不绝如线”详细解释

不绝如线 【bù jué rú xiàn】朗读

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

# 基本释义

基本:形容局势危急,象差点兒就要断掉的线一样。也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。也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。

不:无,没有。
绝:断绝;净尽。
如:像,相似,同什么一样。
线:细长如线的东西。

# 提示

用于声音、书信、情绪等。

# 例句

1、古老的民歌在民间流传,虽然唱的人不多了,但歌声仍不绝如线,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人民的情感。

# 成语故事

在西周晚期,周天子权力的逐渐削弱使得诸侯国之间的约束也变得松散。这一局面为那些曾被驱逐的异族提供了重新侵占土地的机会。《公羊传》对当时的局势进行了生动的描绘:“夷狄也,而亟病中国,南夷与北狄交,中国不绝若线。”这意味着,夷族和狄族纷纷对中原地区发动侵略,南方的夷族和北方的狄族甚至联手,使得中原的局势岌岌可危,仿佛被一根脆弱的细线牵引着,随时可能断裂。

# 近义词

危如累卵
岌岌可危

# 反义词

牢不可破
安如泰山

# 同义异形

不绝如缕
不绝若线

# 出处

南夷与北狄交,中国不绝若线。

战国公羊高《公羊传·僖公四年》

# 引证

1、稍益衰弱,不绝如线。

东汉班固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

2、洎朱温以下,或起寇窃,或为叛臣,五十馀年,国统不绝如线。

近代赵尔巽等《清史稿·礼志三》

3、自孟轲氏而后,学者不绝如线,迨宋兴而诸儒继起,不可谓盛者欤!

清戴名世《〈困学集〉自序》

4、馀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

宋苏轼《前赤壁赋》

5、年来笔下销沉多了。然而我觉得那抒写的情绪,总是不绝如缕,乙乙欲抽。

现代冰心《〈寄小读者〉四版自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