徒托空言 【tú tuō kōng yán】
褒贬贬义
结构述宾
组合abcd
# 基本释义
基本: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。指只讲空话,而不实行。
徒:仅仅,只是。
托:寄托,托付。
空言:说空话;空谈。
# 例句
1、我们不能只徒托空言,要真正采取行动去保护环境。
2、如果只是徒托空言,不付诸实践,那么任何美好的愿景都将成为泡影。
# 成语故事
据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记载,汉太初元年,司马迁担任太史令已经五年了,他回忆起父亲生前的话:“自周公逝世后,五百年才出现了孔子。孔子去世后至今也已有五百年,谁能在这太平盛世中修订《易传》,续写《春秋》的篇章,探索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《乐经》的根本,以此著述呢?”司马迁认为父亲将期望寄托在了自己的身上。
上大夫壶遂问道:“孔子为何要著述《春秋》?”司马迁回答:“子曰:‘我欲载之空言,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。’夫春秋,上明三王之道,下辨人情事理,别嫌疑,明是非,定犹豫,善善恶恶,贤贤贱不肖,存亡国,继绝世,补弊起废,王道之大者也。”意思是:孔子曾说:“我愿把我的思想融入到实际行动中,而不是空洞的言辞中。”《春秋》上承三王之道,下接人事之纪,分辨疑云,明辨是非,定夺犹豫,赞美善行,唾弃恶行,尊贤贱愚,记载国家的兴亡,延续断绝的世系,修复弊端,振兴废弛之业,这就是王道的精髓。
成语“徒托空言”便源于此,指只说空话,没有实际行动。
# 出处
仲尼有云:“我欲托之空言,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。”
汉赵岐《〈孟子〉题辞》
# 引证
1、我在西报上看见这种议论,也不止一次了;耳朵里闹闹吵吵,也有两三年了。光景是徒托空言罢?
清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四六回
2、这会所决定的议案并非徒托空言,却由各区的“继续委员会”积极推行,同时唤起全国青年,来积极参加。
现代邹韬奋《萍踪寄语》三二
3、呜呼!圣人之道不行,徒托空言以传,其亦不幸也。
明童冀《送林子山归浙西序》
4、从此以后,我的不信,是有凭据可指的,那一班读书先生,倒成了徒托空言了。
近代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三一回
5、风格的变和不变,并非徒托空言或光凭勇气所能奏效。
现代马南邨《燕山夜话·变与不变》
6、子曰:“我欲载之空言,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。”
唐张守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